微信分享图

节度判官,李泽厚《美学四讲》读书-美感的全体验,千峰同一色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11/b893472daa14d051842086833b4a29dc.jpg

节度判官,行书、朱文印

.

在美学的研究分析中,美感的对象、主题、过程、效果有着各种各样的差异、变化与分析,但在实际的美感过程中,美的感受或如春风渐透、倦意悄然不期而至,或如江潮扑面、四面楚歌无可遁逃,对感受者来说,并没有那么多的道理。

不是先要知道了味蕾的作用原理,才能享受佳肴美味,即便烹饪大厨也不一定了解这些原理。吴昌硕:我只晓得用劲刻,种种刀法方式没有的。遇见美感的那一刻,感受她的美就可以了,纵然有无数种美感,也不需要分门别类弄个条理清楚。

只是在美学研究时,为了弄清美的本质、原理、作用方式,才会正反审视往复观察做解剖式的分析研究。在审美活动中各种因素、过程、条理、主客观条件是混合在一起,一起发挥作用的,没有什么确定的程序、先后、层次、高低的要求。

.

.

.

来自感官的形式美的体验,让人耳目一新,自然的天高地阔、外在的形色声音、内在思维的变幻、情绪的跌宕、身体手舞足蹈的节律,在感受到的那一刻,就能带来各种美感体验。

不需要经过文化的、思想的、道德或信仰的升华加工,不需要任何言语与外加的解释说明,这是能够跨越种族甚至物种的共同美感。这既不是低级的美,也不是什么绝对美或纯粹美,这种普遍性,是由形式本身的普遍性带来的。

形式、风格的变化、新鲜、奇怪,是对审美与艺术的形式的拓展发掘,是美的多样化量变,让美与艺术拥有更多、更新的美感体验,是人们乐见其成的。但仅有形式的美是不完整的,人们认知任何事物,都会同时了解其形式与内容,无法完整知晓其形式与内容,就不算认识这一事物。人的思维认识不允许存在未知的形式,要么从未知产生出好奇探索来解释未知,赋予其内容、意义、名称,要么由未知产生恐惧选择性地遗忘未知。

.

.

.

人们能够感受到形式的美,也能够体验到形式所蕴含内容的美,无论这个内容是关于故事的情节、关于情感态度的情绪、还是关于观念道德的价值,每个人对内容的认知即便不同,甚至有错误歪曲,但都会有一个理解,这些内容本身就具备产生美感的属性。

虽然,知识与情感丰富的人能够感受了解的更多一些,在能否感受到的问题上,人人都是可以的。对于文学、交响乐、芭蕾舞这些形式与程式都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审美对象,知识的影响则更多一些,但这不表示其美感更高一等。如同古典戏曲对不了解其程式语言的文化青年来说难以了解,反倒是大字不识的老一辈却能为之如痴如醉,这里面谁又比谁高一等呢?

如果只有对形式的感知,内容空洞或者混乱,感知者必然会产生欠缺与迷惑的感觉。故意忽略内容、或者本身内容贫乏的艺术作品,给人带来的就是这样的残缺不适。

.

.

.

冲着大海喊一声:大海,真大啊!那一刻感受到的壮阔美感,并不见得就会比吟诵: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少多少。没文化的地痞也可以说出:大丈夫当如是也。历来的崇高建筑、佛像,也都是用来给民众感受与敬畏的。将崇高美感与文化、档次、阶级、经济挂钩,并不符合事实情况。

诚然知识文化能够提升对崇高美的感受与表达能力,但不代表文化是感知崇高美的必须条件。只是对需要一定文化、经历、知识基础才能认知的事物,文化才会成为美感感知的瓶颈。换言之,没有一定的文化、经历、知识根本不能认知这些事物,当然就不能感知其中的美感了。

每个事物的认知难度,每个认知者的认知能力快慢不同,会产生认知理解的过程和顺序,这不代表美感的高深层次或档次,只是事物认知的步骤和快慢过程。作为感性体验的美感来说,认知过程的困难与经历,都不能说明美的高大上;感知内容的高大上,自然也不能说明美感的高大上,品格、志趣的崇高,是对内容的道德判断范畴,而不是美感本身。

.

.

.

我们感知到的任何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复合体,而不是分解为形式与内容的一串零件清单。如同一个人的优点与缺点、身高与体重,你能分别测量分析这些因素,但不能割裂开来,这些因素浑然一体构成一个活生生的真实不可分割的人。

同样的,从内容与形式中感受到美感时,美感与这些内容、形式也是以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呈现出来的。各种各样包含理念、欲望、道德、情绪的美感,其实都是美与这些内容、形式的混合体。

对于感受者来说,他所认识到的道德、志趣内容,与从这些内容中感受到的美,是一个内容与美感混合一体的整体感受。爱屋还能及乌,更何况这种哲学范畴的细分,人们往往将他们认作一个事物与感受。这就是美与艺术,能够被各种社会的、宗教的、政治的需要所运用的原因。


.

.

.

.

《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宋·欧阳修

.

春岩瀑泉响,夜久山已寂。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

.

.

欢迎关注公众号:中流治印,获得免费印章设计。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