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我的朋友张济海——萍水相逢的相濡以沫

  中国有句话,叫做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之于书法概如此。说得坦白一点,在认识张济海教授之前,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认识之肤浅几乎算是无以复加。知道几个书法家的名字,如柳公权、颜真卿、张旭、韩愈、米芾、赵孟頫等等,那也不过是知道而已。因为我总是在学历史的过程中知道他们。至于他们的成就都在哪儿,了无印痕。

  还有,就是当别人在审视某人的书法的时候,我亦逢迎而已,说几句不着边际之语,一则本人也算是个知识人,能不知道书法吗。二则也有点尊重别人之意。舍此无它。

  忽一日,在友人孙剑的茶楼里,在静静品茶之时,有一身穿大校军装的人开始步入我的眼帘,此人何许人也?孙剑介绍说,这是著名的军旅书法家张济海。我亦愕然微笑,以示礼节。因为我确实不知道张济海的名字到底有多么响亮。直至说到张教授的书法已经镌刻于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万里长城居庸关之时,我才如梦初醒:就是那个厚德载物吗?惊叹与赞叹之情由然而生。又云,石家庄卷烟厂的“新石家庄”四个遒劲之笔亦为张老师之翰墨。似我等二十余年烟龄的忠实烟民居然不晓得如此传神任务此时居然与我面面相觑,实乃血液上涌,不知所从。

  或许在张教授的眼里,文化人总应该与书法有点缘分的,于是,在不久之后的另一次品茶时,他便很真诚地把他看家墨宝“厚德载物”赠与我。我固然大有惊恐之怀,唯恐辜负了人家的一片玉壶冰心!或有俗念:这可是几万块呀,你不懂,商人可懂!再其后,便与张教授成为朋友,年轻的作家郭晖为张教授写了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了张教授的书法作品。我细细品读,豁然于心。

  原来,书法的功力并不是个字的问题,而是有着众多的哲学内涵和人生理念。一个人的字表达的是他对人生的见地,对社会的钩沉,个人的价值观等等。故在诸多的写字者中,有的人字很好看,但是难见思想。此概为书法艺术之神妙。自此,我亦渐渐浸染其中。

  后来,我们公司在山东枣庄搞一次中韩书法家笔会,我便盛邀张教授参加。一路风尘,仔细聆听,多有心得,兴趣渐浓。

  在笔会上,张教授尽情挥洒,或云或雨,或风或电,或龙潜于大海,或羽翔于太空。忽魂悸以魄动,恍觉身在蓬瀛;忽似陨石落地,有形而无宗。观者如潮,攒动得水泄不通。我或释然,焉是我不懂,实是大般若者也。

  很多人都以获得一幅张教授之墨宝以为荣。

  随后,我陪张教授展转于枣庄、徐州、日照等地,所到之处,均有无限灵光,张教授恣意泼墨,意气纵横,我亦深觉释怀。与名流为伍,洋洋者自觉不俗。

  回后不久,我又获知,张教授的作品在北京翰海冬季拍卖会上以五万五千元的价格被一个老板拍得,足见张教授的作品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知。更有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约请他为之提供书法作品一幅,北京奥运会组委会亦邀其作品。以愚之见,张教授的作品当有洛阳纸贵之象。不信,你到百度搜索上看看,几万个张济海的字条会进入你的眼帘,好评如潮。

  而此时的张教授,正在他的抱朴斋中,挥洒着浓墨,沉湎于于无身处。对外边的世界,显现着少有的平和与自在。正如名人所言:惟大学问功高身愈下,是真淡泊志没心益明。

作者:李宝臣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