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台北故宫年年有余:古人画鱼学问大

2015-02-18 10:35

清华嵒《群鱼戏藻》选自《华嵒写生册》,画群鱼在清流荇藻中自在悠游,最大的■鱼先以淡墨圈定轮廓,再用色、墨交互敷染,呈现水彩画般彩绘淋漓的效果。(故宫提供)

  清华嵒《群鱼戏藻》选自《华嵒写生册》,画群鱼在清流荇藻中自在悠游,最大的■鱼先以淡墨圈定轮廓,再用色、墨交互敷染,呈现水彩画般彩绘淋漓的效果。(故宫提供)

  鱼不只是海鲜,也是古今中外画家喜爱的题材,年节期间,国立故宫博物院策画一檔趣味特展“年年有余:画鱼名品特展”,看古人如何画鱼。

  鱼儿优游水中悠然自得的情态,令人心神向往,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彩绘、先秦帛画和汉代的画像石与瓦当上,已出现画鱼的图像。故宫书画处吴诵芬指出,春秋时代鲁隐公纵使逾越礼法,仍然执意要去观赏渔民捕鱼。宋徽宗敕编、成书于西元1120年的《宣和画谱》,将北宋内府收藏魏晋以来的绘画分为十门,“龙鱼”就是其一,龙是“鳞虫之长”,“自古以来也有鱼化成龙的传说,因此龙鱼水族成为单一独立的绘画项目”。

  “年年有余”展出故宫院藏的各种“鱼品”,生动描绘鱼儿优游姿态,例如传北宋画鱼名家刘寀的《群鱼戏荇》,表现鱼儿潜泳于水底藻荇之间的自由自在,《宣和画谱》中称讚刘寀画鱼涵泳自然,后世也认为,画鱼水的技法直到刘寀集大成。

  清宫廷画家郎世寧的《画鱼藻》画的是池中游鱼,构图虽然是中国式样,结合强调光影与立体写实的西洋画法,“充分表现鱼尾和背部鳍条的立体感,又以白粉表现鱼皮受光发亮的质感”,吴诵芬解释说。

  选自《华嵒写生册》的《群鱼戏藻》,画群鱼在水藻间自在悠游,最大只的鲇鱼先以淡墨圈定轮廓,再用色墨交互敷染,呈现水彩画的效果,极具动态的触鬚线条细劲,可见画家功力。清沈振麟《狸奴鱼藻》画的是猫盯着池中鱼,猫掌已伸出、对着游入险境而浑然不觉的金鱼。

  曾学习西洋画法的清宫廷画家丁观鹏,在他的《太平春市图》卷中描绘乾隆年间太平盛世的新春市集,画面中有一位以琉璃小缸加网袋贩卖金鱼的小贩,正与小童对话着,令人联想到当今夜市的捞金鱼。

来源:新浪收藏中国书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 luco

      鱼的体裁大啊
      01年前 0
    • aimilipy

      神形兼备
      01年前 0
    • shadowtrade

      涨姿势了~
      01年前 0
    • 讲讲

      画的好传神
      01年前 0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