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上海迎春画展秀国画新貌

2015-03-02 17:13

丁筱芳作品《羊羊得意》。(资料) 丁筱芳作品《羊羊得意》。(资料)

  本报讯 (记者 钟菡)日前,2015年上海中国画院迎春画展在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展厅揭幕,林曦明、方增先、周慧臖、韩天衡、施大畏、杨正新、韩硕、马小娟、丁筱芳等画院老中青三代画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迎接乙未新春。本次共展出作品60件左右,展览至3月8日结束。

  迎春画展是上海中国画院的保留节目,每年都会举办。说是迎春,其实并没有限定主题一定要和新春有关,只要是近期创作的合适作品,都可以拿来展示。这次展览出的作品内容五花八门,除了应景的梅花、羊及有新春寓意的年俗画外,传统仕女、山水乃至抽象艺术一应俱全。

  “没有规定主题,大家创作起来比较轻松,也更能体现画家的风格与特色。”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丁筱芳表示。

  展览分为两楼,一楼主要是老画家的作品,二楼是中青年画家作品。相比之下,老画家的画作还比较传统。上了二楼,画风立刻“任性”起来,不少画作“神似”油画,内容另类,如果不是看过介绍,很难想象它们是国画作品。

  “这些画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国画作品,他们有的吸收了西方的题材,有的是吸收了西方的技法,有的作品中甚至用到了丙烯颜料。”丁筱芳介绍,“现在有个概念叫作纸本设色,用来称呼绘制在宣纸上的作品。”

  不少看似传统的绘画中暗藏玄机。比如丁筱芳为这次展览绘制的 《羊羊得意》,画中充满童趣、憨胖圆润的“领头羊”惹人注目,“我这幅画是用墨晕染出背景轮廓,中间羊的部分反而是留白,这也是借鉴西方的画法。传统中国画大都背景为虚或留白,主体为实,而西洋画则是反过来。”在此次展览的中青年作品中,这种创新型的作品占到七成。

  “国画要发展,必然面临探索创新。这方面上海中国画院一直走在前面,像程十发、陆俨少、林风眠就是吸收借鉴西方绘画和其他艺术门类的理念。现代画家尤其年轻一代在实验水墨上走得比较远,但不管走多远,都不能触碰中国画韵味的底线。”丁筱芳说。

来源:新浪收藏中国书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