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王友身:在艺术界你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你的作品和言行总是引起人们的误读,所以我想请你谈一谈有关当代艺术的问题。
王广义:有些事情是不能以个人意志来决定的,我的作品和我所说的话一经离开我,就成为一个POP(波普)产物了,也许,正因为这样才使得当代艺术逼近了每一个人的生活,以此引起人们的兴趣。就中国当代艺术的状况而言,我以为“经院”味的语言纯化,以及个人情绪的表达倾向是有危险的,前者是贵族艺术,后者是贫民艺术。其实就当代艺术来讲,它似乎应当是一种公众共时性经验的一种重组的实现,它涉及到所有人,它是一场大型的“游戏”,它迫使公众参加进去。从表面上看,公众似乎弄不清楚这个游戏的真面目,这有点像公众在晚间观看电视新闻节目一样。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当代艺术总是在提醒公众注意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新闻和游戏引导我们走向真实的生活。
王友身:从1985年到今天的5年多的时间里你怎么看待你自己走过的痕迹呢?以后将做什么?
王广义:这5年多我干了许多事情,通过新闻媒介的传播使得艺术界的同行及公众注意到了王广义这个名词。我的艺术活动曾涉及过有关信仰、崇高、偶像等问题,如是有人把我称为一个具有崇高精神的理性主义者。当我后来又搞了些别样的作品,又有人怀疑我是一个信仰缺失的人,一个文化虚无主义者。其实艺术家就个体而言,他仅仅对艺术在社会结构中生效法则负有责任,有如运动员仅对田径场上的规则负有责任一样,其它的问题不过是社会学意义的外围描述。艺术家应当直接面对真实存在的东西,否则会影响自身在竞争中的最佳状态。在这方面批评家是有责任的,那种将普遍性的带有抽象的人性完善的东西与具体的学科规则混为一谈的作风是非常有害的,因为它将导致人类智商平均下降。
王友身:谈一下你自己吧。
王广义:谈什么呢?我这个人与你随便在路上遇到的任何一个人一样,有各种各样的欲望。个人生活么,我日子过得不错,想吃什么,想喝什么还是没有问题的。我早期以为艺术只是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精神物品,而今天我的艺术作品能够在学术与经济两个层面上产生价值,所以我很高兴。
[1]原载:《北京青年报》,1993年3月22日第6版。____编者注。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