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画家论谈】传统国画独特与不足 ——王敬恒

继承当以顾恺之、范宽为宗


什么是国画传统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唯变所适,参造化之道,出于壮美深秀之间,非在点画形式间求之也。癸(2003)三月,王易。(题——八尺整纸山水)

 

我感到元画,尤其倪云林的画,有违于唐以前的美学精神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敬畏生命歌颂生命。四王更推进了一步。所以继承当以顾恺之、范宽为宗。黄宾虹有贡献,多在笔墨、形式上。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19/0925/156936224755655910.jpg

王敬恒  《河岸边》2008作


 

中国传统重视诗教,一切艺术都是诗是语言的另一种形式,因此一切艺术都以施教化助人伦为旨。故我认为顾恺之的绘画是非常有诗意的,这个传统值得继承。

 

(顾恺之)不仅画得好,而且鲜明地把绘画和伦理思想结合起来,如《女史箴图》。到了元以后,这个传统不彰显,多为个人寄托。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壮士》、《愚公移山》继承了这个传统。2008

 

 

传统国画独特


使用毛笔(锥形软而富于变化)用书法之法写画 (点线重 一点线之中墨分五彩有浓淡变化


国画源于中国文化核心的“天人合一”此中国文化之独具


在构图上采用留白


墨分五彩


诗书画融合(形式上题诗)


强调气韵生动(西画首重透视和比例)

 

书法入画,为我国画一大特色,我当信守。王易(80年代题——藤花、鸟)


传统最优秀的一面便是它的容纳性和生生不已的精神。

 

明清以前,国画设色很丰富很浓丽。明清后不注重对多色彩的运用了。应继承发扬明清前国画用色的传统,丢掉实在太可惜了。1989

 

 

 

传统国画之不足


太重师承、墨守陈规 、相互模仿、不求创新。明清后只重笔墨,“外师造化内发心源”两者皆不足,流于千人一面。


唐以后人物画发展不够。


题材不广。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