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陈海良:书法家要有自己的“腔调”!

陈海良: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唯一的一位楷书、行书、草书都获得过全国大奖并且连续获一等奖的书法家。

陈海良:书法家要有自己的“腔调”!

陈海良老师

一件好的大草作品,首先气势震撼,要压得住稳得住,有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气场。中国人强调气,于书法创作中表现为作品的意境、虚实变化,这要看起承转合,看字间,看行气,通过这些要素来表现虚实、主次、明暗等关系。

草书更加注重点画,以中锋为主调的运笔,来展现其中的才情和抒情性,通过组合字形与点画,来表现通篇章节的叙事感和节奏感。“点画”一词,西方的概念术语称之为“线条”,一幅好的草书作品讲究“三线”,即线条的线型、线质、线性,阐释开来就是说线的造型美不美,线的中锋主调怎么样,线的抒情性如何。

“书者,心画也。”大草书除了重视气足之外,还要讲究格调;点画、字法不落俗套,要有自己的意识和想法。书法表面看往往是平和的,实则也会因书者心有所思、心有所感,而激发创作的灵感,从而产生变奏、变调。

“当代书法的格调,趋向于纯粹直接的艺术审美经验。换句话说,当代书法的一般概念和信仰吸收采纳于古代传统中关于书法的审美观念和格调,使之介入和主导当代书法的传统延续;主导当代书法创作取法由过去所控制的宏观取向转向具体的传统书法的各种原始文本,使当代书法创作呈现出不专属于书法传统的中某一范式的特点。

陈海良:书法家要有自己的“腔调”!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当然,当代书法价值的创新,即自己的腔调,其本身必定保留着某种传统书法的痕迹,但却是更大、更多、更复杂范围的传统书法的改良和延伸。”对人生的理解,在当时一刹那间灵感的变调,创作出来的书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才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风格。

当一个艺术家创作风格走向稳定成熟之时,亦是他艺术生命力死亡之始。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作品要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书法家不是“劳模”,否则便失去意义,也不称之为“家”。时代在发展,几千年来王羲之也只有一个,因此作为今天的书法家,不能泥古不化,要有自己的书写“腔调”。

当然,这种审美价值的确立,还须体现在审美需求的社会化体制上,通过学术探讨、出版宣传等不同的展示面,就像本次学术批评展,对书家创新理念、形式追求进行当代阐释,并不断求证,而当书写的艺术功能在现实中形成普遍价值和审美确认,即书法美育功能的不断提升,书法传统的扩展在当代才有了合理的新解,并成为当代重要的文化象征。

陈海良:书法家要有自己的“腔调”!

《观操守》

陈海良:书法家要有自己的“腔调”!

《狂草作品》

陈海良:书法家要有自己的“腔调”!

《宋人诗》

陈海良:书法家要有自己的“腔调”!

《狂草作品》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