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序
在这里展出的仅是他最新完成的一小部分作品。虽无法反映出他的主要成就和整体面貌,但足以一窥他艺术的风采。
多年以来,他周游列国,遍访名跡,边走边画,回到画室,再闭门造车,精心整理。这成了他的创作常态。
所以,从取材上看,并不拘于一格。或异域胜跡--主要是教堂建筑的外景或内景,也有文化遗存;或分布于各地的佛塔;还有一些是主观想象中的星空……写生与创作融为了一体,故而,仿佛是一些‘原生态’的显现,鲜活而生动。
这些作品的主旨,既是对信仰的一种肯定,也是对人类精神的一种礼赞,在此同时,也传达出了艺术家对眼前这个世界的一种态度。而这一切,正是它们的精神含量。
聂危谷的彩墨语言具有了明显的表现性特质。整个创作过程,都是激情充沛。落墨之处,便是情动之源。率性而发,散漫放松,看似粗头乱服,不修边幅,实质却暗藏玄机,节奏井然有序。聂危谷已惯于在乱中求整,达到整体上的着调统一~这已然是他个性化表述的不二法门。
在艺术境界的追求上,他善于在淡中见品,虚里见实,若有若无,似真似幻,故而接近了“文人画”史上的‘淡逸’一路。这或许就是他对传统艺术的回望与承续?
现代性与传统性既有相悖的一面,亦可暗通风神。聂危谷的这批新作,带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祝他这个小小的个展取得圆满成功!
是为序。
2019.9.15
于南京~草履书斋
——陈孝信(美术批评家)
作品欣赏
科隆大教堂,纸本彩墨,38X45cm,2019
神美布拉格之夜,纸本彩墨,38X45cm,2019
伊斯坦布尔,纸本彩墨,38X45cm,2019
仰望圣殿,纸本彩墨,38X45cm,2019
亘古如斯,纸本彩墨,38X45cm,2019
俯仰古格,纸本彩墨,38X45cm,2019
昆明建水崇文塔,纸本彩墨,70X34CM,2015年
河北景县舍利塔,纸本彩墨,70X34CM,2015年
范迪安:当水墨与都市相遇
聂危谷通过表达建筑,来体现他对于一个大事物存在的一种追寻,这是我看到的很重要的一点,如果仅仅是因为要用水墨来表达建筑就与众不同了,这其实没有什么意义,我作为一个水墨画家,我专门画我眼前的这些三脚架,摄像机,我就成为一个伟大画家了?我想还不仅仅是这样,他是通过对建筑的表达,更多地去表现出他对于一种具历史性的天人之际的宏大感怀,这是我从危谷作品中看到的,也是我认定的重要的价值,在这方面,很值得我们同行的注意。
论者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协主席
根据2015年元月访谈录音整理
王镛:他的世界观可以说是包容东西方文化的精髓
聂危谷的建筑系列,实际上囊括东西方建筑,不限于西方的教堂和东方的宝塔。说明他的世界观是非常开放、广阔的,而不是封闭的。他的世界观可以说是包容东西方文化的精髓。那么他要表现这种精神的归宿,不能单纯依靠认识,表现精神的象征是有一定的局限,所以他要借助幻想,对事物的感受不是认识、而是幻想。那么聂危谷的诗性的空间,是把中国画的写意笔墨和西画的表现色彩融合起来了,再探索一种新的表现语言。我觉得聂危谷笔下的建筑不是凝固的音乐,而是流动的音乐。
邓平祥:他解决了笔墨结构的重构
从八大到齐白石,你说它的危机恰恰在于精神的危机、文化的危机。我从这个角度来看,聂先生变革的道路还是走了一个精神和文化带动形式变革的道路。写意笔墨表现建筑是很难的事情,历代写意画家总是不以建筑为主体,要是画建筑都是简单几笔,不会画复杂的建筑结构。聂危谷通过画建筑解决笔墨结构,然后再从笔墨结构发展到画面结构。
余丁:他的作品是中西结构的当代呈现
第一次看到聂危谷先生的画,他的作品是中西结构的当代呈现,那么说到中西融合,不得不提到林风眠、吴冠中等等,和他的观念显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在这个展览中,可以看到他和前辈的不同,我觉得这个不同很重要,因为20世纪的中西融合基本上是叫西学为用、中学为体,西画为用、国画为体,落脚点都落在国画上。聂危谷的作品更注重图像,所以每一件作品都不一样,每一张的不同是在整个展览的呈现上,也就是画家不要因循守旧的模式。我们看到的现代中国画最后都回归到国画的体,就是笔墨、气韵、位置、色彩等等。
牛克诚:他的作品对于现代性具有非常重要的贡献
我非常喜欢他的建筑系列,在我所能接触到的范围内,此前没有看到这种新的结构,我觉得这是他的一个价值体现。他的笔线所形成的视觉效果也和传统不一样,如果在宣纸上施加色彩,传统观念就是要让色彩要服从于笔墨。或者我们强调墨中有色、色中有墨,前提是要进行笔墨的铺设,然后在它的上面再进行色彩的铺陈。而聂危谷的笔墨和色彩是同时进行的,一笔就出来了。这种操作上的同时性,实际上也凸显了色和墨在表现力上同等重要。如果说我们传统的中国画在表现色彩上,最多是淡彩的表现,表现重彩很不合宜的话,聂危谷则创造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丁宁:世界观与现代性紧密联系
我们非常能够感受到聂危谷走险峰的意义。画所有的宗教建筑,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永恒性的一种哀伤,所有的存在、生命都会有变化,尤其是生命的短暂、生命的脆弱,在这种宗教的思维里面,我相信应该跟永恒的东西相辅相成,所以画的过程类似于音乐过程,音乐是一种流逝,恰好对生命是一种哀伤。所以我看宗教题材的东西,我觉得这里包含的是对时间性、永恒性,甚至对生命本身微不足道的那种感慨在里面。
展览信息
98展览 | 98Exhibition
“墨映彩彰”新水墨研究名家系列--聂危谷
98艺术馆荣誉巨献--新水墨名家系列
出品人 | Host
杨东
开幕沙龙 | Opening
2019年9月26日 15:00
展 期 | Duration
2019年9月26日至10月26日
学术主持 | Academic chair
陈孝信
展览人 | Curator
陈孝信 杨东
展览执行| Exhibition
艺蕾 李书格
地 点 | Venue
南艺后街98艺术馆
协办 | Co-organizer
南京旅游集团
南京秦淮河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鸣谢 | Customers
南京广电中心
南京18频道
爱华园艺中心
江苏汉真源
尚尚木莲
贵州习酒海孝商贸
扬名艺社
零点兰花
天圣文化
(排名不分先后)
鼓楼区南艺后街水木秦淮D区二楼15号展馆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