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良: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唯一的一位楷书、行书、草书都获得过全国大奖并且连续获一等奖的书法家。

陈海良书法馆开馆现场
草书是非实用的、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情”是草书艺术的凭借物,在艺术创作及艺术欣赏中始终起作用的是情感,以情写出感人的艺术形式,再以感人的艺术形式来激起欣赏者的共鸣,并起到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说:“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患、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而张旭正是借草书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感发自己的情思,由心之不平而动于心,心动则性情,草书正是性情与纸墨融合的一种宣泄。草书是以情感人的,而我们在欣赏一件草书佳作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根根活生生的线条的有机组合。是由线条、或由线条间有节奏地双互交织的块面,且都是具有形态美、组成符合哲理的生命体,那种悠游于无极之境的生命的狂舞无不是由线条来交织演绎的。
因此,线条也就成了草书艺术最基本的结构单位。线条的曲直、长短等的合理性、抒情性,作者对线条形态特征的精准性把握,都直接影响到草书作品的艺术效果,这些对线条的合理性、抒情性、精准性的把握与挥写又必须通过书写者自身的高超技巧的深度凝练,才有所表现。这技巧又是融合其它各种书体的一切最为抒情的表情功能来为我所用的无法之“法”,且由这“法”来通达“道”的境界。一种由技而进乎道的神变无极的艺术境界,古人有“妙手偶得”之说,也正是说明了为达到至高的艺术境界必定运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及一个由“技”而入“道”的规律。

《荣宝斋展品》
书法是文化的、艺术的,但是没有技术的高超表现,一切都是徒劳。书法的技术性就是书法的基本功,这一基本功在情感的驱使下,才能营造出空灵的意境、美妙的旋律、优美的文笔和放达的情思,才能在优雅的书写中绽放美妙的韵致,文质相称,互为表里。而优美虬劲的线条必然是高超技艺的完美表现。如《自叙帖》、《苦笋帖》、《古诗四帖》经典作品。
草书线条所表现出的线质、线性、线形的美感是草书创作的关键,因此,由于技巧的高低不同,草书所书写出来必定有所不同,形态各异,韵味独具。所以,古人对产生线条的形质之美的技巧的阐述是独特的,刘熙载《书概》云:“书家无篆圣、隶圣,而有草圣,盖草之道千变万化,执持寻逐,失之愈远,非神明自得者孰能止于至善耶?”
由此可见,张旭、怀素之草表现出的颠狂之情,无不是由法入道。“法”——草书的笔法,由具有形态美的线条来编织的,从而幻化成这种合乎“道”的艺术境界。所以,草书中线的表现技巧及由此而产生的形态特征在草书艺术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古人论书》

《唐人诗》

《荣宝斋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