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办处刻玉字名匠朱彩
苏迅
苏迅 无锡市文化艺术研究保护所所长兼《书画艺术》杂志社社长、《太湖》文学杂志社社长。无锡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在《小说月报》《天津文学》《散文》《青年文学家》《山西文学》《读书》《雨花》等报刊公开发表作品近百万字,出版作品集《簪花小唱》《江南话》等。

(1) 《御制九符》不是“清宫唯一刻玉字匠署名落款的作品”
2016年8月至11月,“苏·宫——故宫博物院藏明清苏作文物展”在苏州博物馆展出,其中有一套朱彩款《御制九符》青玉册页。据一位故宫专家介绍:“朱彩是乾隆早期造办处著名刻字工,由苏州织造选送进京。他是目前所知在宫中制作玉器活计记录最多的苏州玉工。故宫藏有3万余件玉器,也只有朱彩的这套作品得以落款。”
另一位故宫专家郭福祥先生此前在《档案所见乾隆时期宫廷里的苏州玉工传略》一文中已经得出研究结论,其实朱彩刻制的《御制九符》不止一套,而且皇帝在乾隆九年和十六年分别两次允许他在《御制九符》册页上署名“小臣朱彩”和“小臣朱彩奉敕恭镌”,这在乾隆时期宫廷玉器制作中是绝无仅有的特例。郭福祥先生并且开列出了乾隆八年至二十二年造办处活计档中大量朱彩制作的活计,内有朱彩镌刻多套《御制九符》的记录。因此,说苏州博物馆展出的这套《御制九符》是清宫唯一刻玉字匠署名落款的作品,并不准确。
查故宫出版社《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可见乾隆十六年五月二十三日具体记录:
副催总佛保持来员外郎郎正培、库掌花善押帖一件,内开,为五月十六日太监卢成来说,太监胡世杰交白玉《九符》一套,计十二页。传旨:其玉片字样俱各填金,末页着朱彩刻“小臣朱彩奉敕恭镌”之款。钦此。于本日将白玉《九符》末页上写得朱彩之款,员外郎郎正培等呈览。奉旨:照样准刻,钦此。
在苏州博物馆展出的这套《御制九符》共12片,黄锦垫夹隔,合牌匣包装,外套雕漆盒,整体包装考究。玉册首页饰双升龙及海水、江崖、流云图案。居中双栏长方留白内阴刻“御制九符”题名及“臣张照奉敕敬书”。玉册内容为九种祥瑞:合璧连珠、黄河清、孝陵神蓍、景陵瑞芝、嘉禾、瑞蚕、甘露、醴泉、阙里庆云、房山凤凰,合称为九符。最后一页落有“臣张照奉敕敬书”、“小臣朱彩奉敕恭镌”。因为朱彩前后两次在《御制九符》册页上的落款文字不同,因此可以判断在苏州博物馆展出的应该是制作于乾隆十六年的那套册页。



(2)朱彩也有返工活计
据专家判断,朱彩应该是由苏州织造选送进宫的刻玉字匠,在档案里有乾隆六年拨给官房居住的记载,则朱彩至迟在那一年就已经进入造办处当差。他主要的工作是镌刻玉器上款识和御制诗文字,有记录可查的就包括各种玉器上的年款、玉别子上的名款、玉甕内刻御制诗《玉甕歌》、“敬天勤民”玉玺印体四周的乾隆御制诗文、汉玉大璧以及汉玉刀上的御制诗文字等,也刻制御用玉玺印文字,如甘黄玉“乾隆宸翰”玺、甘黄玉“惟精惟一”玺、“乾隆鉴赏”圆玺,均在《乾隆宝薮》中有著录。
此外,朱彩还雕刻一些精细器物上繁复的锦地纹、雷纹、番花纹等细花纹。很多刻字任务的下达,都是皇帝钦点叫朱彩去做,可见他刻字的技术是深获宸衷的,因此才可能两次得到皇帝允许在玉册上署名。如《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乾隆十二年四月十二日:
太监刘成祥来说,太监胡世杰交汉玉素璧一件,紫檀木座有透柳。传旨:交朱彩,将玉甕放下,先刻此璧,其座子交武英殿刻字。钦此。于九月初三日朱彩将刻得字汉玉大璧一件随紫檀木座交首领李金持去陈设讫。
皇帝本人十分清楚朱彩手头的工作正在镌刻御制诗《玉甕歌》,中间插个活,在汉玉大璧上先刻字,而紫檀座子上的刻字任务该由武英殿匠役去做。这件汉玉大璧上刻字不少,朱彩刻了4个多月时间才完成任务。
乾隆皇帝艺术修养很高,很懂行,也十分任性,对造办处制作器物的要求经常是近于苛刻的。饶是朱彩刻字技艺高超,也有被发还重做的记录。如《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乾隆十一年三月初七日:
司库郎正培、骑都尉巴尔党来说,将朱彩刻得白玉宝一方呈览。奉旨:着交造办处将地仗铊去深二分。钦此。于十一月初三日司库白世秀将白玉宝一方地仗铊好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进讫。
皇帝验收朱彩所刻玉玺,没有通过,下旨命令将玺印文字的地仗再深挖下去二分,地仗深浅并不影响玉玺钤盖出来的效果,但是字口做浅了就是在暗处偷工减料,其中隐含的批评是显而易见的。乾隆皇帝对于印章的印文深峻度是有特殊嗜好的,《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中有多处针对这一问题的最高指示。(如“古稀天子之宝”玉玺,文字镌刻深峻,就符合了乾隆皇帝一贯的要求)

(3)朱彩刻的一件奇特作品
朱彩于乾隆十四年奉旨刻过一件很奇特的玉器,在《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载录于乾隆十五年正月二十八日“如意馆”条目下 :
为十四年十月初六日太监韩福来说,首领文旦交御笔小楷书二张,宝三方二张,方汉玉一块。传旨:着朱彩着字宝花样换(当为按字之误,作者注)方向刻在方汉玉上。钦此。
根据这条记录,乾隆十四年曾经下旨交朱彩镌刻一件玉器,器型很奇特,就是光光的一块方形玉料,档案里所谓“汉玉”并非指汉代古玉,而是玉色驳杂的玉料。在这块方形玉料上刻了那些内容呢?有乾隆的御笔小楷2张,印章3枚分别钤在2张纸上。
这样一件四四方方奇特的玉器,后世熟悉故宫藏品的人会联想到哪一件玉器呢?是的,很自然会想到那件著名的“三希堂”款诗文镇纸,正面和背面各一首乾隆皇帝的御笔诗,“朗润”、“比德”和“乾隆”方圆联珠印3方印章。三希堂设立于乾隆十一年,与制作玉镇的时间也无矛盾。就当时来讲,乾隆皇帝为自己的书房特制玉镇,镌刻如此重要的文房器物,恐怕也是非朱彩莫属的。

(4)朱彩不仅刻玉器
乾隆十七年朱彩曾经回苏州探亲,《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记录为:
员外郎郎正培等将朱彩回籍带活计往返路上刻做请旨:着苏州织造安宁有便船接送往来奏闻。奉旨:知道了。钦此。于本年十一月十六日员外郎白世秀将苏州织造安宁送到朱彩回籍带活计路上刻做,今刻得官窑瓷臂搁一件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进讫。
当时苏州织造安宁用便船接送朱彩往返,一路上朱彩还必须继续工作,他在一件官窑瓷器上刻完字,器物随即就被送进宫里去了。可知,朱彩除了为玉器刻字,是还需要做些其他工作的。
【2018年苏迅于江南减堂】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图文由作者提供
特别感谢苏迅原创公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