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陈海良直解《十七帖》终结篇

喜欢艺术,热爱书法的朋友,欢迎关注交流!

陈海良直解《十七帖》系列

连接上文

为此,在这里再举出一些图例来说明创作中纯个性语言的重要性(如下图)。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陈海良直解《十七帖》终结篇

《大草古诗三首》,横40CM,竖40CM

释文:

只有天在上,更无与山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冰响一起飞。湖州放笔夺造化,此事世人那得知,跫然何处见生气,仿佛空庭月落时。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陈海良直解《十七帖》终结篇

《词二首》

这是一件纯草书的创作,左右配以楷书,增加并强化草书块面的视觉效果。从整体风格来看,几乎看不出它受谁的影响,应该说是一件“杂烩”。有一点《十七帖》感觉,也有一点《古诗四首》的味道,似乎也有怀素的《自叙帖》的意思,但谁都不是。这就是创作。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陈海良直解《十七帖》终结篇

附:《论书》,横126CM,竖29CM

严格来说,这是一件大草书创作。它已经摆脱了《十七帖》几乎字字独立的组合原则,以连贯的组合,滚动式的书写激情,编造着心中的意境。不过,从部分线条的线质、线性、线形来看,细劲的受《十七帖》影响者多,其婉转、流美、劲听者受基本吸收了《十七帖》的铺毫、绞动和灵动的特质。不过是期间掺入了很多诸如怀素、张旭、杨维桢、王铎、傅山、林散之等人的东西,显得丰富多彩一点而已。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陈海良直解《十七帖》终结篇

《杨维桢赠宋克长歌赞》

还有,该作应用了大量的侧锋,这是在《十七帖》及以往的大草书中是少见的,这些侧锋以大胆的“刷笔”破坏着以往草书中相对的平和与一致,从而显出一点现代意味。再如(上图)《论书》作品中,这就与《十七帖》的距离更远了,完全自我化了。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陈海良直解《十七帖》终结篇

《杜甫诗》67cmx338cm纸本水墨 2017

作者:陈海良,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创作部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师从尉天池、马士达等教授(中国唯一楷、行、草书全国一等奖获得者)

喜欢书法艺术的朋友,欢迎关注、转发、评论、点赞均是对我的支持!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