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千窑一宝——蓝釉堆塑喜上眉梢赏瓶

 

蓝釉是瓷器釉色名。传统蓝釉,以天然钴土矿为着色剂,除含氧化钴外,还含有氧化铁和氧化锰。蓝釉最早见于唐三彩中。但这时还是低温蓝釉,只有绮丽之感,缺乏沉着色调。高温蓝釉的出现是在元代。入明以后,特别是在宣德时,蓝釉器物多而质美,被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至清康熙时,更出现洒蓝釉、天蓝等多种新品种。蓝釉以氧化钴为呈色剂,最早见于唐三彩,宋代钧窑以天蓝釉为主色调,元代景德镇烧成了高温蓝釉瓷、明清时又烧成了霁蓝、洒蓝、天蓝孔雀蓝等蓝色釉瓷。

 

霁蓝又叫积蓝、祭蓝,其特点是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 淡均匀,呈色亦比较稳定。霁蓝釉盛于明代宣德朝,《南窑笔记》中把它和霁红、甜白相提并论,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霁蓝器物除了单色釉外,往往用金彩来装饰,还有刻、印暗花的。宣德时的产品以暗花为多。清康熙时的霁蓝亦颇有成就,其薄釉者无开片,釉色较昏暗。曾经,古人评价颜色釉瓷器时特别看重蓝釉瓷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蓝釉瓷器多为高温釉,烧制难度大,另一方面则因为烧制蓝釉所用的氧化钴原料稀少。而钴是青花的呈色剂,融在釉中,即可烧成钴蓝釉,呈色十分稳定。但是色彩鲜艳的蓝釉,除釉色纯净外,尚须有洁白的胎质映衬,方能显现出蓝如宝石的理想釉色。自元代发明高温钴蓝釉后,延烧不断,明清时又出现了回青、洒蓝和天蓝等釉色,绚烂多彩,令人称赞。

 

堆塑,也称‘堆贴’‘塑贴’‘堆雕’。引出或者塑出立体状的纹饰贴与胚体上的一种装饰方法。在河姆渡文化陶器上已有堆塑的动物纹。西晋青釉谷仓上的楼厥、人物、鸟兽以及辽代陶瓷器上的仿皮带形象的皮条、皮扣等均属于此。瓷泥塑造成型后,浇注石膏模型,等注浆成型再进行手工修饰,这种常规作品可以无限复制。另一种是堆塑孤品的制作方法,先用瓷泥堆雕,然后挖成空心瓷坯,作者雕一个就是一个,所以叫孤品,没有石膏模型,也不能复制。堆塑孤品的创作方式几乎是德化瓷雕老艺人的绝活,但由于其创作时间长、不易烧制而逐渐失传。

 

此拍品蓝釉堆塑喜上眉梢赏瓶高40厘米,直口,粗短颈,长腹,圈足,通体以蓝釉,器型端庄,釉面光润,胎质轻薄,温润如玉,佳品无疑!赏瓶上堆塑喜鹊攀栖在梅花枝干上旁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运笔流畅,布局丰满,表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喜景。寓意着春天的到来,喜事的降临。构图颇具章法,疏密相宜;质感逼真,展赏之际如临春苑。该拍品投资升值空间巨大,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该拍品将上于英国秋季精品大拍。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