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我画“新彩墨”

​  我将我用中国画材料画的画称为“新彩墨”,不想用“中国画”这称谓,是因为避免某些人化时间去论证我的画是否正宗“中国画”?

  原本作画就是个人艺术语言的表达,突出个人特性就足够了,不必去纠结怎样画才正宗。

  我的专业是油画,但从小喜爱在宣纸上作画,爱上芥子园画谱,也认真临摹过古代传统中国画经典作品,还特去永乐宫、敦煌临摹壁画,确也算下过一些功夫。虽因油画教学需要主攻油画,但久不久仍会在宣纸上画画,特别在七十年代初,因油画要求色彩“红、光、亮”,使我对油画创作失去兴趣,我突发奇想要在宣纸上吸收西洋画光、色,画出阳光感的创新水墨画,创作了“雏鹰展翅”、“新课堂”,不想竟一炮打响,被艺评家誉为“将阳光带进水墨画中”,入选了全国美展、报纸、杂志纷纷发表,原作也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还特来拍宣传纪录片,真热闹了一阵。

  此后,我是油画、水墨画二种都画,但都不去追求“正宗”,我在油画中吸收水墨趣味画“意象油画”,在水墨作品中吸收西洋画光、色,画“新彩墨”,有意摸糊这二个画种的界限,只突出个人面貌,拉开与别人的距离。这里也是受到我老师法藉大师赵无极的影响,记得他当时教我们时曾讲过“……中西画分开,在十九世纪还可能,现在中国画和西洋画的界限已经没有了,以前画国画必须有国画的样子,画油画要画成外国人的样子,为什么要画成外国人的样子?为什么要画成中国人的样子?……”

  的确,都到这年代了,艺术形式之间互相影响,渗透已成常态,传统也是在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我们着重学习传统,但不能固守不前进,仍需多方吸收,进行创新,画出时代感,才能使传统发展。

  我的“新彩墨”还有意引用了一些现代抽象形式语言,使画面新鲜不落俗套,近期画的彩墨小品,更是尝试将抽象与具象结合,将抽象的元素、图式,配上人们熟悉的传统国画中的具象小昆虫、小鸡小鸟等,让曾高高在上的抽象画接点地气,使作品雅俗共赏。

  这些探索,归纳还是简单一句“融合中西古今”,借用我先生杨之光一生的绘画座右铭:“借鉴古洋寻我法、平生最忌食残羹”。

鸥洋2017年3月写于广州美术学院

作者:鸥洋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