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15年前,北京国际双年展呱呱坠地,今天,他已长成一位英姿勃发的阳光少年。衷心祝福这位15岁的英俊少年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茁壮成长!为中国与世界的文化艺术交流努力奋斗!为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做出重要贡献!
国际双年展是一种从西方引进的展览模式,两年一届的持续性和多国参与的广泛性,使得北京国际双年展在15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步成长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展览盛事。作为北京国际双年展策划委员会的一员,能够亲身参与到展览的策划和筹备工作之中,感到非常荣幸。多年来,我一直非常关注北京国际双年展的成长与发展,同时,对这一重要的展事既充满感情,又寄予厚望。
作为由政府批准立项并投资的国家重要项目,北京国际双年展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代表了国家文化开放的胸怀,表达了中国与世界加强文化交流的决心。开放性与国际性是国际双年展的特质,北京国际双年展当然也不例外。15年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踊跃参展,北京国际双年展从展览规模到艺术水平都在不断提升。正如国际著名策展人桑福所言:“北京双年展应办出自己的特色来,威尼斯双年展强调的是惊人之举,而北京双年展应强调艺术的质量。”北京国际双年展在强调开放性和国际性的同时,立足本土,保持特色,强调艺术质量,避免用西方的模式与标准来统领与同化中国艺术,这也是我们策划原则之一。
纵观这15年来的历届北京国际双年展,我的感受有三:首先这是一个具有国家文化战略高度的国际性展览盛事,起步虽晚,但发展稳健,展览规模、艺术水平以及影响力逐步提高,前景广阔。
感受之二:平等和尊重是国际交流的前提。无论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只要我们互相尊重,彼此包容,抱着真诚而开放的心态,就一定会使合作更加友好和愉快,更加美好和圆满,北京国际双年展就是基于平等、尊重的原则而进行的国际艺术交流的成功例证,彰显了我国的文化自信心和艺术包容性。
感受之三:通过北京国际双年展,在国家主流平台对外传播代表当代中国艺术最高水平的美术精品,对内引进国际最新艺术探索成果,有利于廓清一些歪曲中国当代艺术的认识,使得国内国外的观众有机会多角度、较全面地了解当代中国以及国际艺术的发展现状。
北京国际双年展的举办,不仅丰富中国民众的文化生活,也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同时,增加中国和世界的彼此了解,加深友谊,促进和谐,其意义不可谓不重大,其影响不可谓不深远。相信随着北京国际双年展的持续举办,通过越来越紧密的国际艺术交流与合作,展览的国际影响力会愈来愈强,展览的学术意义和文化意义也会愈来愈得到彰显。
2017年8月
作者:马书林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