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8、1-8、28·作画适时手记
江南达者 童山雷

续作“鲁韩游”画题。1、《璀粲之都·首尔塔观夜景》。平岗顶头,廊台亭阁环绕而尖细高塔冲天。放眼残霞犹存之夜空,但觉紫绀深沉。极其引人注目者,下方川原之间,五彩斑斓灯火一片,内中似已难辨物形,直结作整团亮白之光,反射着暗黑之天宇。斯为当时凭高眺望韩都首尔所得直观印象也,今藉色墨率性为之,犹颇得惊奇痛快之感。2、《青瓦台》。径写彼韩首都核心地带景象:行政官邸青瓦台本身远退至北岳山脚一隅;则所谓“凤凰广场”,以其简捷自然之整体造型,及雕塑所带来的神奇有力的视象感,占据着画面主要部分。通幅色光恬淡,构象明晰然并不深入具体,皆在似是而非之间,仅表达现场感知之基本氛围。而漫天舒卷的云朵,尤其为这场景平添得好几分祥和安宁气之情调。周边之树荫、花钵及游人,尽从虚处理,唯作构成上之点线面存在而已。今见那象征旅行团队的一列人等,彼时当地导游所言、已自深铭吾心的一句话:“那边总统在办公,就不去干扰他了,咱只远远地行使一下监督的权利吧”,犹确凿在耳焉。3、《幽夏景福宫》。漫天晴柔恬淡云朵之下,平旷园林,宁静且是祥和。周遭岗阜,乔松翠柏,一派绿荫清森。疏疏落落之塔阁甍殿,分布并掩映于其间。一行游人,有的显然还正着装体验着这民族风情,悠悠闲闲漫步于是。此即鼎鼎大名之韩国古迹景福宫也,虽远不及我“天朝上国”宫殿之威严气派,倒颇像个“大员外庄园”似的,但毕竟自有一种难以言明之非常气氛暗含于内。兹画便以相对平柔细腻之笔,抒发当时游览此处之感受。有一点:只因个人主观大意了些,未行查对之前,仅凭读音判断,就将这宫名误认作“锦福”并题书于画了,特此说明。4、《韩国游·逆行汉江 渐近北纬三十八度》。此与前画形成极其鲜明对照:阴郁诡异之气氛间,荒江旷阔,天色沉闷;低亚之云朵并泛着莫名光亮之江滩,还有远方山岸上触人眼目的十字架造型,连同近处沿江公路旁种种警戒设施,以及那只明显感觉是在逆风飞翔的鸟影,尽皆有助于此等紧张不安氛围之传达。唯路边一处,一排看去与此不甚协调的农用拖拉机,所占篇幅虽是有限,却似乎反倒另有深意焉。此即为那日身历其境得来之真实感受也;径以写意国画形式表现,好像还觉别开生面。5、《韩朝边境》。微觉阴霾密布的天空,有些异样地腾跃着几朵亮黄之云。远方山岭有若屏障,气势巍峨,隐约笼罩在浑茫之云霾间。岭脚川原莽荡,蓁薮重叠起伏,内中亦混杂溪流土丘之光斑,并一切可见与不可见之人间物事。此即鼎鼎大名之韩、朝两国边境线也。远上属于北朝鲜一方,右侧较为引人注目处,有一楼房聚集之地,当时闻道乃是有名之“开城特级市”。更抢眼者,与南韩这方高高的旗杆对照,那厢半坡,犹有更加高壮之旗杆迎风矗立。而画之左下角近前处,属于韩国这边,却有一排观景房儿,其间影影绰绰,可见若干凭借望远镜远望对方景物之游人。如此这般富含人世特定意义之场景,固毋须另以确切语言加以表述矣;画中似是而非笔意写出之实存云物,且任读者诸君玩味。6、《异邦西海岸 巨舰将归面夕阳》。再度呈现那韩国群山港口风貌:赤日行将坠入云、海之交;现代化码头上,一片零散杂乱景物,视感强烈,则又浑浑茫茫,无以一一细辨之。但觉其色墨缤飞,气象雄沉;粗枝大叶之笔意间,信目望去,倒似颇有具体入微之绘画表达感。实可称其精彩之作也。得以中国画方式随心所欲为此,吾心慰甚。7、《山海之间 最见人世好风景》。同上,仍写码头所见。海波摇荡,滩岸辽阔平远。天际碎云飘浮,暮色尚未降临,水空犹觉明亮。所有常见于海滨港口之景物,皆是或隐或显呈布于那厢。近水低空,群鸟翻飞,暗示归意,而沿岸有舟将发,斯是吾人欲归国矣。海中却又另有作业船儿,与将发之客船相对顾盼,诚觉别具一丝意味。向来都以为这山海岸间,形态变化多端,云物最堪描绘;今再度试之,果称其然耳。且是尤觉此画手法干脆利落,虽信笔一挥而就,却达意精准,极富分寸之感。8、《港湾渐远 洲屿二三 俱在残霞暮色间》。大毫散锋,漫写出夕照之下,海港礁滩外暝暮将至景色。且看那“荷包蛋”也似的残阳,挟裹着薄薄云光,渐次坠落于有几分怪异的紫绀色雾霭;远方港湾一角,绰绰约约,塔楼舟艇,依稀可见。则近前一艘作业船儿,枝枝叉叉地伸着些架子,泊于那厢。周边海浪,亦悉出以粗大之散锋笔意,径得其味。斯,不唯用笔放纵,色墨感觉也殊称大胆。吾辈久以“技亦精纯之‘士夫画’”为追求目标,此似小类之,然却明显亦吸取得好些西方绘画之色光感。另外,笔触刻意见其“硬口”且结作块状,也属顺带之视觉效果觅求。9、《沧海冥昏 一船徐驶万鸥翔》。画取欹斜之势,大片海水,铺作平远之感,而内中间以洲屿一带。左下侧有舟行驶于水浪中,却非是客轮,倒像是只所谓“作业船儿”,借以别成一种画味。船尾,无数海鸥追逐浪花,当然是为其翻搅起来的鱼儿了,则那阵势,亦延绵至天,小称壮观。此航海过程偶然感知之意象也,信意付诸翰墨,似略得其趣。10、《晨光晓雾中 遥见船儿数艘 浑若海市蜃楼》。白茫茫清雾一片,极淡极朦胧。雾中或近或远船舶排列,亦尽在“作业船”之属,支架叉叉桠桠,其整体形态又如长颈鹿般的,悠然自得站立于浅滩薄雾之内,看去生动、奇特且是煞有情趣。此即当日西越黄海归国远望石岛港湾清晓之景所得意象也,仅以滴墨化水写成,并敷以稀微之色,乃成其景观。唯其过于简淡,画时亟须把握分寸,反倒格外劳神费事。也不知读者诸君,能否理解这点。11、《石岛初阳下 一片迷茫山海间》。海港滩岸,倚山面水,屋楼船舰,各据其位。山头停云之下,微薄晓雾依然飘飘渺渺,则阳光已然穿透并照亮之,入目诸般物象,尽皆实具形色。其清爽而又略觉杳暗之色光感觉,并那于缭乱间颇见其韵律感之笔意,连同这似黛犹碧之彩色本身,俱是这厢作画时甚觉着力者。径将西画中印象、表现之类法则抑或手法,吸纳入我翰墨丹青之“意象”领域,这亦算是达某在纪实性绘画中的一种尝试罢。12、《层叠舳舻影 尽依山岸构横斜》。略呈古者所谓“披麻”“解索”之形的山岸,藉以方折笔意,按透视方向由近及远铺开。倚傍滩崖,楼船无数,且多带塔吊,乱而有序排列。浅海之处,波光漾影,尖细缭乱之笔形,与山之形构两两相谐;则高天浮云,亦于此细碎繁复之外,平添得些许涵浑茫荡气氛。吾人远游归航之际,入港泊岸,心感之境,凭借回忆写出,其手法变幻,却信意为之,也称忽得一时情趣。13、《楼船泊港云在山》。点厾跳荡之笔意,配以简洁对比之色墨,信手写出港湾一隅夏日清和景象。其山岸峻朗起伏,滩崖参差有致;淡白高天,云朵轻浮,倒影入波,光斑晶粲。近水一带,除客船将次泊港,另有各种作业船只,尽在那厢忙碌。好一派俗生今世滨海平凡且复生动繁杂之景象也,悉然诉诸翰墨写意形式,似亦新奇。另,这厢笔下,每以不同手法表达心中不同感受,形貌虽异,似俱有达某身影在焉。不知读者诸君以为然否。14、《清阳下 倏忽烟云迷海山·鲁韩游观黄海得之也》。如箔般一片白亮海域,虽未直写那清艳之阳,而彼自隐示之。海中数只作业船儿,兀自看去消消闲闲操作于彼。侧旁亦略具些许货场堆栈之类设施,虽则这时整个显得空空如也。最是引人注目者:灰灰茫茫的天际,一片巨大且又平滑的云朵,正升腾并似缓缓流动,以其柔实绵厚之形体,坐落于海岸山头,并遮蔽使之迷蒙。此纯系世俗生活中所得题材,而吾人但以艺趣文心,赋予其“情调”,倒不知他人观之,是否亦有这感觉。15、《黄溟深处乱云飞》。稀松常见之海域一带,或聚或散,顾盼俯仰,有好些杂类船儿。海空之上,大大小小之云朵,映带着亦不知是晨是暮的熹微之光,皆显绒实且是缭乱。其影入波,海水因之也觉灵动有致,乃又恍若镜面似的,悠悠淡淡,让人看了平添一番感怀之心绪。海景之画,惊心动魄之场面,固然可观;而只于这平淡无奇之境内,却既欲发掘出些耐人寻味的情调来,又还得让画面本身免却单调之感,殊属不易。16、《一船离港 浊浪轻腾》。滨海之处,山岸横陈。其延伸之形,略指淡远天际;而山岭形状,则分明因弥天光雾显得似是而非,且是稍近之岭头,亦因云幕降落,已至失却其形迹了。但这山海交汇线上,唯觉纷乱斜垂,触目地支伸着许多塔吊。最称可点题者:一艘工作船儿,脱缰之马似的,倏忽调头离港,身后兀自搅划出一片浑浊之泥浪,与周边清波两相对照,顿感有趣。达某之为画也,久已不于具体之物形精考细究,唯恃胸中之气驱其大略意象纵横出之,以成画面观感。
2019、8、1-8、28
因工作流程所致,每月画作与这“作画适时手记”未便同步。文中所涉画作,俱已在日前上传于QQ空间相册(896274483)本年度画库中。此帖附图为《山海之间 最见人世好风景》。其完整文图对应之帖,待日后陆续在本人微信公众号“中国画”(蜕心堂存墨)栏目中依序发布。
作者:江南达者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