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现场嘉宾合影
2021年3月27日下午,此前星汇当代美术馆迎来了2021年的首展《颗粒》。本次展览汇集了来自各地的18位艺术家最新的绘画作品,透过作品展现出各自对艺术的理解和绘画的当代研究。
本次展览由黄中华担任出品人,李勇策展,彭泓睿担任策展助理,陈瑶、舒卓宇作为展览统筹。参展艺术家包括陈家威、池毓杰、邓海辉、黄天宇、贺天琪、李青、刘艺、刘利斌、林羽龙、孟阳阳、宋永兴、邵洋、唐少寒、唐明伟、王韵、谢冰鑫、向庆华、曾庆国。
星汇当代美术馆馆长黄中华
开幕式现场,星汇当代美术馆馆长黄中华致辞时表示,机构一直关注当代艺术,国际化交流和青年艺术家的发展。本次展览作为2021年的首展,筹备了一年之久,18位艺术家来自7座不同的城市,学习背景有本土也有海外留学,正如展览主题《颗粒》一般,新的艺术正在发生,期待年轻的群体像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逐渐成长。
策展人李勇
据李勇介绍,每年的3月至5月星汇当代美术馆都会举办关于绘画和图像工作方法的群展。这十八位参展艺术家在各自系统中持续工作,绘画在今天比起有着更多更丰富的视听视频影像装置艺术等等来说、已经是一个类似非遗一样的传统工作,但我们也依然相信它还能够扛过一切形式的检验来抵御现存图像,最终聚合成颗粒的时间之图。
展览现场
“绘画,使世界不可见为之可见。它在描述和观看的同时也是在反观自身,显现于世界并与此在环环相扣,把微小的个体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宏大且完满的体系/宇宙。绘画作为一个有着长久历史的古老艺术形式,它凭借稳固的图像生产和观看历史拥有了一套自身的范式传统。当它稳固成为标准历史的同时也慢慢开始陈旧与僵化,随着今天的数字媒体的图像快速生成,其稳固的边界逐渐侵蚀失衡也不断裂变重组。
展厅一角
又如何在图像快消时代去展开绘画的新命题确实对一个传统媒介和形式的工作者是一个新的挑战,一方面要面对其历史,但同时又要指向未来,它不光是时间轴上的单一工作,而是空间和时间的各自交叉。这个工作面是认知与心手还有历史同步进行的操作界面。
展厅一角
颗粒本身是一个关于图像分辨率里面的词语,它聚合成阵形成一个世界观。组词造句的时候常常被写成了时间颗粒/历史颗粒/社会颗粒/身体颗粒等等。颗粒做为单一个体,貌似微不足道,实则映射/承载着整体。另外颗粒一般解释为小的圆形或球形体,各种谷类植物(如小麦、燕麦、稻子、谷子)的种子或类似果实的种子。做为一个科技名词,指在一尺寸范围内具有特定形状的几何体,这里所说的一尺寸一般在毫米到纳米之间。当然在展览这里并不指涉一种图形的相似性。颗粒不仅指固体颗粒,还有雾滴油珠等液体颗粒。做为是小而圆的物质,最简单的颗粒形状是圆球,由许多个粒度间隔不大的粒级颗粒构成的颗粒系统称颗粒群。同是图像的处理无时不涉及到颗粒分析和处理,它是今天数字技术常用的技术手段,以此来分析形象和编辑新的图像,在摄像机和数码相机里是最常用的工具。它跟清晰度有关,跟分辨率和像素有关,是对现存图像的测量观察同时也生成新的图像未来,它是科技未来也是现存世界。绘画的颗粒做为一个时下的文化颗粒度来显现,它跟社会的清晰度有关,跟现实的分辨率和历史像素有关,不仅是对现存和未知的图像测量演算希望以此能生成一种有机质感的艺术形象。”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5月30日。感兴趣的观众可前往重庆两江新区黄山大道中段6号星汇两江艺术商业中心C区一楼重庆星汇当代美术馆观看展览。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