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周金山,字乐鹰,号馨艺斋主,1964年生于济宁市。自幼习画,199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2000年在天津美院继续学习花鸟画技法。主攻传统山水,兼攻人物、花鸟。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天坛书画院副院长,山东当代美术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国书画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
艺术年表
1990年,修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
1996年,在中国美术馆画廊举办“古墨新研”画展。
1997年,在中国美术馆画廊举办个人画展。
1999年,作品《岁月悠悠》获中国美协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
2000年,作品《云崖清风》收藏于八大山人美术馆。
2002年,在兰州市秋田会馆举办个展。
2003年,作品《秋林远黛》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海潮杯全国中国画大展”。
2004年,作品《雨过飞泉鸣》获中国美协第十届全国美展银奖。
2005年,《周金山山水画集》出版发行。
2006年,修业于中国美术学院。
2008年,在杭州成功举办了“沙更世·周金山书画联展”并出版画集。
2010年,在四川举办“感恩奋进——周金山作品邀请展”。
2010年,在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举办画展。
2011年,在上海图书馆举办“千岩竞秀”个展并出版《周金山画集》。
2013年,作品《馨艺斋主丹青》册页在浙江国拍以22万元成交。
2014年,作品《山林幽趣图》被八大山人纪念馆永久馆藏。
2015年,周金山美术馆在北京通州区正式挂牌成立。
2018年8月,作品《家乡秀》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民族百花奖”展览,获入选作品奖。
2018年10月,作品《问路》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伯年国艺”展览,获入会资格。
2018年10月,作品《集日》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吉祥草原 丹青鹿城”展览,获入选作品奖。
2018年11月,作品《大凉山印记》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诗乡画城 潇洒桐庐”展览,获入会资格作品奖。
2019年9月,作品《心路》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美丽黄河口”展,获入会资格作品奖。
流水千山绿庭幽 90cm×240cm
传统山水中的现代意境
——我对周金山山水画的解读
文/孔仲起
初识金山是在杭州的他的画展中,我第一次读到画家周金山的山水作品,就被其强烈的气势所吸引。在他的作品中,既有传统的审美内容,更有与传统不太一样的东西。正是这“不一样“,使他的作品具有了一种更接近今天的审美意识,彰显出一种现代情趣。
玉虹千丈落潺湲 178cm×97cm
从“八五”美术新潮以来,已经二十年过去,新潮固然仍然继续向前走着,曾经被新潮不屑一顾的传统却渐次地渍染着画坛,因为从传统艺术中散发出来的诱人之美,使许多人不能不被传统的魅力所感召因而又重新回到传统之中。在这种感召里,周金山的画风是突出的。在艺术创作中,周金山还借鉴了西画的素描、透视、色彩和光线的表现方法,以此来丰富画面效果。他擅长传统山水,经常到山区写生,走遍祖国名山大川,使他对山石的结构形态了如指掌,刘曦林先生称:“观金山山水画,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云林森渺,气度雄浑,有北方山水之雄伟大气,也有南方山水之清新空灵。其笔墨华滋温润,意境深远高古,往往使人生思古之幽情”。
春夏秋冬四条屏之二 200cm×65cm×4
金山对山水、花鸟无一不精。他的花鸟精工细丽,古雅秀润。而他的点景人物,也颇具情趣,流连于高山流水间,或静听梢间微风,细细品来,让人不自觉间迷醉在他的山水世界里。他就像一个魔术师,将古人的各种笔法与图像聚合在一起,岁月的沧桑、艺术的灵性、自我的感悟被体现得淋漓尽致。而由此构成的作品不仅技巧老到精湛,而且对贯穿在绘画中的古典人文精神的承载也到达了相当的层面,古典情怀和现代视觉方式的绝妙融合,使他的绘画在古典式的理想主义精神中创造了令人悠然远思的意境。无疑,对传统与当代文化语境的深刻认知,拓宽了周金山的视野,他在高古、雅洁的审美选择中显示出文思跳荡、灵心飞动与敏锐感受的性情本色。而流露在作品中的散淡、冲和、空明、含蓄,或者是雄浑、深远、厚重、绚丽,无不是古典心境的现代重现。它是超越当今画坛世俗浮尘的一个通道,在这个通道里,人们的心灵可以获得一种精神的超越与慰藉,而这可能正是周金山绘画中迷人的光彩之所在。
花鸟四条屏 160cm×40cm×4
在周金山的《远峰带雨色》作品中,画家以清灵的笔法表现出山水之美,既展示了大自然的鲜活生动,又展示了有古典艺术世界有的清幽安详之美。史书记荆浩隐於太行之洪谷,自号洪谷子,善为云中山顶,四面峻厚——也许这些历史记忆都给了周金山以灵感。在他的眼中,现实中的山水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固然都饱含着造化的神奇与自然的形态,但还有一种来自于历史的人文记忆,重峦叠嶂、烟雨空、屋宇小径⋯⋯都浸透着乡情,弥漫着诗意,历史画面与自然山水给他以艺术激情和创作灵感。
古柳荫下有余闲 103cm×238cm
重要的是,文人绘画传统的滋养与浸润,使周金山在艺术求索中获益匪浅,他通过古人的艺术图像承继了“诗心”与“文脉”,从而也使自己在创作中从对物抒情转为对心性、心境的寻找、发现与书写。回归古典,叩问经典,这是周金山在进行艺术实践和体悟艺术精神的过程中最为实在的行动。他的根扎在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枝叶却已尽情地伸向现代文明的空间。传统与现代之间有了一种新的联接,传统笔墨中有了一种现代新意境。这种传统中的现代美还有待更深刻的突变,但已曙光初露卓然成形。
月到君山酒半醒 138cm×68cm
努力勤奋的画家
文/成莫愁
青年畫家周金山多少年來封屋勵誌,手摹心追,以格物致知的精神,直溯宋人書畫,每每九朽壹罷,不倦不棄,而獨有心得,晝稿漸多,藝境亦豐,筆揮墨染,意象自成。而知性遂高,意趣既濃。所作大山,磅礴起伏,流動翻飛,高嶽雲起,滄海壑歸。周金山對於北派山水的李成、範寬諸先賢的圖式感染,理解愈深,韻律漸識,自是:根深不怕風搖動;樹正何愁月影斜。
山中一夜雨 峰中百重泉 174m×93cm
周金山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國畫系以後,多年來堅持藝術創作遊走江河之間,在所遇名山大川中,升華著個人心境。漸漸地所見豐滿,所竟勤勉,目喜山水,意好高古。其山水作品亦漸漸呈現出豪邁大氣、欣然自得的意境。這種將大山大水演化為個人心境的機緣,也使觀者在雲氣與山溪之中倘徉,在危石與古亭之間流連。畫中常常見高土觀雲,漁父泛舟,其草木蔥榮中層林鋪陳,水伴雲動,山隨路轉,在濃淡幹濕中展示出壹點壹劃的筆墨精妙。於是神與古遊,意趨前賢。
云峰苔壁绕溪斜 70cm×138cm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有“有我之境也,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是為絕論。中國文化講“大智若愚”的壹種精神思想,大智具有無形無色無聲無蹤的特征,如萬斛泉源、随時湧出。因此畫家的才能除了表現在山水的創作過程中,也更多地表現在處世識人,調察事物的能力上,征塵萬裏,讀書萬卷,所謂“功夫在詩外”,更是壹種人生的積極修養。
飞泉触石玉玎珰 123cm×59cm
因此,對於壹個中國山水畫家來說,其作品的經典往往是通過“造境”來體現出的。迼種山水風格的特征,更是畫家精神世界的展示。畫家在自己的山水世界中,尋找著壹種心靈的寄托,而不是機械照搬生活的原型素材。千萬裏的追尋,正是創造出適應於自我的題材與手法,以及漸積漸深的審美趣味。因而山水畫的“造境”便是在寫生的基礎上形成的壹種創作規律,它充分體現了經典的意義,並於詩、書、晝、印等方面的努力,形成個人的藝術風格,以及獨特的藝術魅力作品具有了壹種更接近今天的審美意識,彰顯出壹種現代情趣。
满庭诗境飘红叶 80cm×80cm
從“八五”美術新潮以來,已經二十年過去,新潮固然仍然繼續向前走著,曾經被新潮不屑壹顱的傳統卻漸次地漬染著畫壇,因為從傳統藝術中散發出來的誘人之美,使許多人不能不被傳統的魅力所感召因而又重新回到傳統之中。在迼種感召裏,周金山的畫風是突出的。在藝術創作中,周金山還借鑒了西畫的素描、透視、色彩和光線的表現方法,以此來豐富畫面效果。他擅長傳統山水,經常到山區寫生,走遍祖國名山大川,使他對山石的結構形態了如指掌,劉曦林先生稱,“觀金山山水畫,峰巒渾厚,草木華滋,雲林森渺,氣度雄渾,有北方山水之雄偉大氣,也有南方山水之清新空靈。其筆墨華滋溫潤,意境深遠高古,往往使人生思古之幽情”。金山對山水、花鳥無壹不精。他的花鳥精工細麗,古雅秀潤。而他的點景人物,也頗具情趣,流連於高山流水間,或靜聽梢間微風,細細品來,讓人不自覺間迷醉在他的山水世界裏。他就像壹個魔術師,將古人的各種筆法與圖像聚合在壹起,歲月的滄桑、藝術的靈性、自我的感悟被體現得淋漓盡致。而由此構成的作品不僅技巧老到精湛,而且對貫穿在繪畫中的古典人文精神的承載也到達了相當的層面,古典情懷和現代視覺方式的絕妙融合,使他的繪畫在古典式的理想主義精神中創造了令人悠然遗思的意境。無疑,對傳統與當代文化語境的深刻認知,拓寬了周金山的視野,他在高古、雅潔的審美選擇中顯示出文思跳蕩、靈心飛動舆敏銳感受的性情本色。而流露在作品中的散淡、沖和、空明、含蓄,或者是雄渾、深遠、厚重、絢麗,無不是古典心境的現代重現。它是超越當今畫壇市俗浮塵的壹個通道,在這個通道裏,人們的心靈可以獲得壹種精神的超越與慰藉,而這可能正是周金山繪畫中迷人的光彩之所在。
群峭碧摩天 逍遥不记年 105cm×65cm
在周金山的《遠峰帶雨色》作品中,畫家以清靈的筆法表現出山水之美,既展示了大自然的鮮活生動,又展示了有古典藝術世界有的清幽安詳之美。史書記荊浩隱於太行之洪谷,自號洪谷子,善為雲中山頂,四面峻厚—也許這些歷史記憶都給了周金山以靈感。在他的眼中,現實中的山水的壹山壹石、壹草壹木固然都飽含著造化的神奇與自然的形態,但還有壹種來自於歷史的人文記憶,重巒曡章、煙雨空、屋宇小徑⋯⋯都浸透著鄉情,彌漫著詩意,歷史畫面與自然山水給他以藝術激情和創作靈感。
空山新雨后 93cm×57cm
重要的是,文人繪畫傳統的滋養與浸潤,使周金山在藝術求索中獲益匪淺,他通過古人的藝術圖像承繼了“詩心”與“文脈”,從而也使自己在創作中從對物抒情轉為對心性、心境的尋找、發現與書寫。回歸古典,叩問經典,這是周金山在進行藝術實踐和體悟藝術精神的過程中最為實在的行動。他的根紮在傳統文化的土壤裏,枝葉卻已盡情地伸向現代文明的空間。傳統與現代之間有了壹種新的聯接。傳統筆墨中有了壹種現代新意境。迼種傳統中的現代美還有待更深刻的突變,但已曙光初露卓然成形。
作品赏析
千岩万壑不辞劳 70cm×138cm
春水初生乳燕飞 93cm×57cm
经过柳陌与桃蹊 70cm×172cm
风波不动影沉沉 83cm×180cm
天高气肃万峰青 123cm×59cm
山高水长 70cm×172cm
云岩郁灵秀 山花吐芳馥 108cm×57cm
连年有余 70cm×70cm
天欲雪 云满湖 70cm×140cm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105cm×65cm
溪山钟声 48cm×180cm
群峭碧摩天 93cm×57cm
雨后空林生白烟 70cm×70cm
幽谷飞泉 108cm×57cm
云峰苔壁绕溪斜 48cm×180cm
春到人间草木知 108cm×57cm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