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改作业啦!央美老师讲油画多人物创作


在线上教学课程实践中,中央美术学院开设了针对本科四年级学生的油画多人物创作课程。原有的教学大纲计划在四年级上学期进行“双人体油画”写生课程,考虑到学生处于居家条件下,学院决定将课调整为线上“油画多人物创作”,旨在为学生后期的毕业创作积累更多经验。


一、

教学内容

1.

通过研究经典绘画了解、掌握复杂构图与多因素画面构成的基本表现规律。

2.

通过创作构图训练研究创作中人物的群体组合与环境关系以及主体人物的动作设计。

3.

体验生活、收集素材,完成素描稿与色彩稿。

4.

完成创作。要求内容深刻、形式得体并具有较强的个人特点。


二、

作业点评


闫文轩 《古装影城》 素描 20cm×30cm 2020年


闫文轩 《古装影城》 油画 100cm×130cm 2020年


闫文轩同学结合在影视城观摩的现场感受,构思出画面的构图。题材与历史有一定的关联性,同时又有一种现代的穿越感。历史多人物题材的创作训练难度比较大,文轩同学梳理了众多大师的人物作品,研究其中的构图规律以及人物塑造方法,从多方面吸取营养,达到了较好的效果。文轩同学一开始受透视问题的困扰、人物团块的形成经验不足,整个画面显得比较松散,经过反反复复的推敲和修改,作品达到了相对理想的状态。


黄锦恬 《商场一隅》 油画 70cm×70cm 2020年


黄锦恬同学对现代生活和平面构成感兴趣,她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一种瞬间的感受。作品表现了在扶梯上行走的几个人物,人物的动作设计看似无意,实则有心。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向背关系、每个人的动作、扶梯与背景色块的分割关系都经过精心安排和设计,画面辅以拼贴的手段,营造出看似轻松却又恰到好处的偶遇情景。锦恬同学在色彩上的研究方法也很值得推广:她从大师的作品中提取好看的色彩组合,较为合适地运用在创作的色调中。画面中不同方向的方形笔触与平面构成相和谐,提升了画面效果,使画面具有现代气息。


黄见晗 《盲人推拿》 油画 68cm×80cm 2020年


在题材选择上,黄见晗同学经过摸索确定对劳动群众的日常生活感兴趣。他选择盲人推拿作为创作题材,反复到现场采风,体验盲人推拿的不同之处。见晗同学平时对油画本体语言把握得比较好,尤其是对油画中“光”的运用比较敏感,对于空间感的理解较好,画面的绘画感也很强。一开始他从感觉出发,很快抓住了一种逆光的画面感,但是画面比较简单、松散。我建议他再深入思考这一题材的意义,以及如何安排前、中、远几个画面层次。经过他的反复推敲,画面用光和构图都变得更加特别,人物也很生动。


田野 《采野菜》 油画 60cm×70cm 2020年


田野同学以在家乡的生活为创作题材,描绘了挖野菜的几个年轻人。这个题材很特别,他大胆地运用了大师作品的构图进行临变,我认为这个方法也是可行的方式之一,对创作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他在画面构图上参考了古典画家费迪南德的油画作品,并将人物造型、动作、服饰、植被等元素置换成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人物和场景,视觉上有一定的新意。在绘画史上很多艺术家也是这么做的,比如毕加索就在委拉斯贵支作品《宫娥》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临变,用自己的绘画风格重新赋予作品价值、意义和视觉效果。田野同学的画风比较朴实、厚重,作品呈现了外光的色调美感,只是在人物塑造和透视上还略显不足,可以继续深入调整。


李欣隆 《地铁系列》 油画 80cm×100cm 2020年


李欣隆同学在搜集素材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对于人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感兴趣。他的创作是一种向内的思考和追问,这对于像他这样的年轻学子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最初欣隆同学的创作是有感于几个工人等地铁的背影,在绘制草图的过程中我和他反复讨论他想要在画面中表现什么,他最后认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是他想要抓住的东西。后来我建议前景只留一个人物,后面车厢里采用多人物构图,这样地铁的车身自然把车外和车里的人分成两个空间和心理世界,有助于画面视觉内容的表达。另外在画面构成上,他利用一些标识和线的因素分割画面结构,产生了一种现代的构成感,画面比较完整。


格瑞 《海鲜市场》 油画 40cm×60cm 2020年


格瑞同学是塞舌尔的留学生,我们通过网络视频克服了时差和语言的障碍,进行了更多一对一的交流,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格瑞在创作上也很投入,一开始他画了很多街头的场景,人物的安排也比较自然,但是从日常中提炼出画面还需要一个转换过程。这是创作的一个重要命题:绘画不是从对象到对象,也不是从照片到照片,而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


格瑞同学对画面构成有一种天生的敏感,组织画面的能力也不错,第一张作品就体现了他的长处,较现代且有民族特色。但我觉得选材难度较低,希望学生在创作上能够解决更多的问题,所以后来他选择海鲜市场作为题材,我觉得眼前一亮。这幅作品在形式的组织、色彩的组织、人物的组织上都有较大的难度,尤其是透视的把握并非易事。格瑞同学进行几次调整,终于使整体构图比较舒适,虽然透视和人物塑造还有一些问题,但总体上达到了创作课的目的。


本文节选自《油画》2020年第4期

《油画多人物创作——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网络课程展示》




《油画》2021年第1期

点击图片购买



人美融媒体编辑平台

责任编辑:蔡萌 周博雅





- END -



扫码关注更多信息


 商业合作或投稿

联系电话 010-67517860

 邮箱:rm_rmt@163.con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作者:人民美术出版社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