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茶洋窑的神秘:不见于文献的民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4/9feb4148fd0a8da087844ea8cb9da452/9feb4148fd0a8da087844ea8cb9da452.jpg

  茶洋窑是位于福建省南平市东南大约25 公里的葫芦山村的茶洋,所以取名为茶洋窑,也叫南平窑、葫芦山窑,窑址位于茶洋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山坡处,南邻闽江(闽江中游)和南福铁路。据民国《南平县志》“茶洋驿在县治东南金砂里,宋为金砂驿,元间改今名”,明清沿袭。该驿站是闽北进入闽江通向海路的必经之处,茶洋之名即得于此。除了闽江便利的水运条件,丰富的瓷土资源以及茂密的植被资源等,为茶洋窑的创烧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原料和燃料保障。

  茶洋窑作为民窑,不见于文献记载,直到上世纪80年代,考古队在太平镇发现五处古窑址,主要分布于大岭干、马坪、生洋、碗厂、安后山等5处,总面积七八万平方米。以马坪窑为例,经省博物院的抢救性考古发掘,专家判定其年代为北宋中晚期至南宋晚期,出土产品以青釉、青白釉瓷器为主,还有较多黑釉、釉下酱彩瓷器及少量绿釉瓷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4/9a0d5a959eea6a5d3f8997edca134f9c/9a0d5a959eea6a5d3f8997edca134f9c.jpg

  宋、元时期,是南平地区经济、文化快速发展阶段,也是南平陶瓷发展的鼎盛阶段。宋、元时期茶洋窑生产规模庞大,产品不仅供应本地所需,还通过闽江水运经由福州和泉州销往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地区。据《南平县志》记载,宋代在茶洋窑附近设有金砂驿,元代改称茶洋驿,明、清沿用。便利的交通条件是茶洋窑产品能够远销海内外的重要原因。

  茶洋窑以生产社会生活日用品为主,同时烧制少量陈设供器、玩具等。从器形上看,碗类器最多,另有杯、盘、碟、洗、壶、罐、炉、盒、枕、水注等。从釉色上看,有青釉、青白釉、黑釉、绿釉、青花等,品种丰富、造型多样。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4/19fccf209d413b06e54eb22fb38980fb/19fccf209d413b06e54eb22fb38980fb.jpg

  茶洋窑的源流:古代海丝文化明珠

  据专家考证,茶洋窑不仅在宋元风靡一时,而且借力海上丝绸之路,远销菲律宾、日韩等50多个国家与地区,在福建陶瓷史、外销瓷史乃至海外交通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茶洋窑不仅以质取胜,而且量走四海,世界许多地方都可以见其踪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4/8573667fb4761f0c27136adbef8296e2/8573667fb4761f0c27136adbef8296e2.jpg

  茶洋窑的恢复:传统工艺正在还原

  保护力度与茶洋窑的历史地位、影响力不符,应该将窑址、驿道、码头等共同保护,作为一个茶洋窑的文化整体,而不仅仅是窑址。而且,目前茶洋窑还只是县区级文保单位,不利于进行有效的保护,恢复昔日荣光,任重而道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4/f116f3070f7282c74c1dd239372640fe/f116f3070f7282c74c1dd239372640fe.jpg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