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印缘 (17) 王晓卉:笔巧墨妙 其美在内 ——浅谈洪亮的花卉创作
潘天寿说:“吾国花鸟画,至少有近四千年的悠长时间,是极乐天国中一株灿烂的奇葩。”这寥寥几句话,却是道出了中国花鸟画的灿烂辉煌,但只有作为同行人,才能体味并享受到内中的真正乐趣。我和洪亮算是准同行,深入他的花卉画创作,感受到的就是其在自己营造的笔墨“极乐天国”中的极度自信与惬意。洪亮的花卉国画作品,印象最深的就是其纯正的中国味儿,野逸不失灵秀,朴雅不失清奇,笔墨线条劲健,写意性强,给人视角感受非常舒适。首先是其画作中比较凸显的笔墨韵味。洪亮首先是一个书法家,然后才是一个画家,他的画作都是以书法入画,以线条与线条之间节奏的组合交织,组成整幅画中生命节律的交响,作品显出盎然生气,毫不刻板滞呆,这都是洪亮对笔墨线条能很好运筹的功力,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他都极尽线条内部的运动,把力量感、节奏感充盈在顿挫、提按、快慢、干湿、浓淡之中,对所表现对象的核心精神进行全面阐释,笔下的花木草植都充满着骨气,正如谢赫“六法”提出的运用笔法捕捉物象的骨气以表现生命的运动,达到“气韵生动”的效果。

咏杨司业观菊图
宋 赵良坡
寄傲南窗罢草玄,寥寥三径菊花前。
春风自足繁桃李,为爱秋香到晚妍。
笔巧墨妙,有前人画论的笔立形质、墨别阴阳,这是我对洪亮画作的具体概括。他的花卉画作写意性非常强,画中的山菊、竹子、兰花、牡丹等诸多物象,都是借用水墨的浓淡或线条的张力,表现其生命状态,在似与不似之间,表现其背后深远的意味;在“身之所容”“目之所属”的直观感相基础上,对存在的这些事物进行深层次的超越,而不是单纯凭形状对它们进行详细的图解。他的《竹石馨兰》《皎皎玉兰》《醉秋》等,丛生竹筱、根干节叶,粗笔浓墨,骨气形似,删除一切功利色彩,以大道至简的表现形式完成主体精神的高扬和自由,抒情诗一样 “含不尽之意于言外”。洪亮的画作个性鲜明、本真、大朴不雕,没有故作姿态,传统性、写意性融会贯通,出神入化,这些都是文人画的主要特征。陆俨少说:“六分读书,三分写字,一分画画。”这是对中国画家的要求,目的是以人格完善作为目标,以克制中的自省状态,实现一个至善至美的艺术理想。洪亮大概就是这样修为自己的,他每幅画的笔墨构图、章法布局以及有书写性的线条,尤其他在对传统画与现代笔墨的认识与处理上,都体现着他文化底蕴的厚积薄发。他坚持原创的题画诗,思路悠远,情思舒缓,与格调高雅、妙造自然的笔墨风华珠联璧合、相映成辉,整幅作品蕴含的境界幽深,隐迹立形,细密而不着痕迹,作品里洋溢的文化气息、文人气质和精神高度都得到很好的呈现。(作者系北京国画艺术家协会主席、北京中国画院院长)

题墨松
黄山松,真苍劲,悬崖峭壁缝中生。
狂风吹,骤雨打,高旷之气自浑成。


题蕙兰图
读罢离骚写蕙兰,犹闻空谷婉香残。
纵横挥洒情融墨,郁勃襟怀更泛澜。


题梅花
红霞朵朵眼前开,气息祥和笔往回。
勤蘸胭脂多点点,心中春意任吾裁。
作者:王晓卉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