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孙克1938年生于天津市。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多年从事美术编辑及美术史论、美术评论工作,兼擅书法。自1980年以来在全国主要专业报刊发表论文数以百计,近百万字.出版有《孙克美术论文集》,收入论文八十余篇,四十万字;并有《黄秋园艺术评论文集》、《巨匠集黄宾虹》等编著。2019年夏,孙克先生为石朴先生亲笔撰写了一段短评,可谓字字珠玑,慧眼如炬。
孙克亲笔撰文
释文:石朴山水画以其独特面目秀出当代中国画界。画家苦心孤诣,师法古人,转益多家,深得前人法度与笔墨神髓三昧,而不落窠臼,皆因多年来重视深入生活,体察自然,山川形胜悉聚笔下。古人有云:“尽精微而致广大”。石朴君可谓得之矣!不慕荣利,甘守寂寞,不忘初心,修养深厚,心性独到,达此难得境界!
孙克先生题画
孙克题画 138×40cm 2011年
石朴 故国神游图 138×34cm 2011年
题跋释文:石朴先生山水精品颉颃古人
孙克先生的评论有纵向的历史视角,也有横向的当代视角。中国山水画从魏晋萌芽而始的一千多年里,有清晰的画脉,有典范的积累,也有新风的开拓,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体系与哲学积淀。在西画传入并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百多年里,中国画原有的审美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提倡“创新”成为了主流,学古人似乎等于了陈腐守旧。
石朴 水牛 12×12cm 2021年
在民族文化自信心最脆弱的年代,出现了黄宾虹、陈子庄、黄秋园等一批有识画家对传统的坚守。在民族自信逐渐上升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传统的价值。著名油画家靳尚谊说,他家里不挂油画,挂国画。因为他觉得照相机技术的发展,取代了油画的很大一部分功能,而国画却显得更有意思。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继承传统又有新意,会逐渐上升为一种潮流。
孙克先生在文中说:“(石朴)师法古人,转益多家,深得前人法度与笔墨神髓三昧,而不落窠臼。”“法古人”的人是很多的,“得三昧”的人是凤毛菱角的,“不落窠臼”就更加难得。层层递进的一句话,点明了石朴的艺术道路:来自于古人,得到了古人的精髓,又不落古人的窠臼,这是极准确又高度的一个定位和评价。
石朴 华岳岧峣 12×28cm 2021年
当然,孙克先生也点出:“皆因(石朴)多年来重视深入生活,体察自然”。石朴的“深入生活”与常人所说的“深入生活”不可混为一谈。与居高临下地把生活当作自己的描摹对象相比,他更强调的是,在生活中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石朴先生几十年生活在关中西府,深知人民群众的所感所思所想,他的诗和画里经常混合着农民朴实的情感与古代文人的细腻表达;他又游历于崆峒、华岳等名山大川,对名山古迹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精神领略极深,他对道、对造化的体会那常人更无所知。这种体察可以称之为一种“天人合一”的体察,并不是那种浮光掠影式的“写生”。
对古人的师法,得其三昧,不落窠臼;对自然的体察,细致入微,天人合一。这是孙克先生站在纵向历史的角度,给石朴先生做出的评价。
石朴 黄家台 12×28cm 2021年
那么站在横向的视角来看,孙克先生认为“石朴山水画以其独特面目秀出当代中国画界”!我们知道“秀出”是果,那“根深”就是因。前面提到,石朴先生师法古人与体察生活的根扎得很深,孙克先生还指出了,他的心性之根也扎得极深。“不慕荣利,甘守寂寞,不忘初心,修养深厚,心性独到,达此难得境界!”这是孙克先生对石朴的心性修养的一个明确的概括。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石朴的“寡欲”也造就了他深邃、睿智的心性。在他的画里,笔线的刚劲,意境的恬淡,墨韵的自然,都得自于他“寡欲”的心性。荆浩说:“名贤纵乐琴书图画,代去杂欲”。而今书画界鱼龙混杂,以杂欲为书画,就无从谈境界了。所以孙克先生说石朴“达此难得境界”,是真难得矣!
石朴 乘舟观瀑 28×44cm 2021年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