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贾又福画语录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艺术经典大家入史研究与传承工程
王恪松 贾云娣 孙玉霞 轩玉荣 孙莉 编 荣宝斋出版社
◎两点思考
1、山水画之发端与笔墨的相佐关系。以黄宾虹为例。2、我认为,首要的是山水画之发端:什么样的发端,造就什么样的笔墨,什么样的笔墨,成全什么样的发端。 孤立地比较笔墨,无从分高下。比如:黄宾虹与李可染两种截然不同的笔墨特性怎么比较?不妨分析一下:发端是什么?发端是讨一个说法,发前人所未发。黄老的山水画,晚年代表最高成就。黄老讨个什么说法? 照念一段:“黄宾虹,乃是发山水之玄谛,穷大自然之无穷,窥大千世界自然造化万化之未知,奥秘。”(黄老特注意山水内美,内在精神)黄老看山山水水是一个不可知解得奥妙无穷的迷团。山水之气象是一团运行变化的气,这团气只可感悟不可捉摸。黄老他要探秘,解迷团,气团发玄奥上讨一个说法。(山水观与风景观是两回事,人文特质精神景观)
夕阳 34cm×34cm 1996年
夕阳(局部) 34cm×34cm 1996年
(1) 他绝不是记游式,旅行写生式。根本不是真实的山。不是风景志,不是地理观。(2)晚年他的章法,千篇一律,他的布局无分远近,他要表现的不是什么具体九华、雁荡、峨眉。树也不是什么物种,繁华。点子是什么树都可以。(3)他表现的山水之气,山水之精神,在心灵中的漫游。发山水之玄奥,大化之生机,人化之特质,精神之风貌。 在心灵时空的漫游,如美好的醒时之梦。不是物质时空,心灵时空才是真正的超越时空,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1997年
明月之诗 35cm×35cm 1997年
雨后斜阳 46cm×68cm 1997年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