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5年4月30日至10月8日,青年艺术家卤猫个展“世界,在窗前跳舞”在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展出。作为艺术家卤猫在中国影像艺术机构首个大型个展,将集中呈现绘画、装置、雕塑、影像和手稿等230余件跨媒介作品,其中包括一件由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委任的公共艺术装置《舞》。
展览以“窗”为叙事支点,通过“自然剧场”“城市剧场”“自我探索”“森林秘境”四大单元,将艺术家十余年创作脉络编织成一场沉浸式的时空褶皱——自然与城市互为镜像,记忆与当下彼此渗透,为观众铺展开无数未被命名的温柔时刻。
艺术家卤猫(b.1988),其创作始终游弋于自然四季与都市文明的双重语境,以细腻的笔触与克制的色彩,构建“治愈”与“疏离”的微妙平衡,在全球化的视觉语言中唤醒个体对生活本质的凝视。他通过插画这一当代艺术媒介,将艺术表达植入公共话题创作出兼具大众共鸣与思想深度的视觉叙事——作品既呈现通向内心的精神之窗,亦折射现实世界的镜像,以温柔疏离的视角捕捉现代性困境:如何在高速城市化中保留对自然的敬畏,如何在信息洪流中守护内心的诗意。
本次展览由谢嘉祺和王溪联合策展,聂翎担任执行策展人。以下为王溪为本次展览撰写的前言。在他看来,卤猫在绘画里自由地跳舞、呼吸,带给人们轻盈的慰藉。舞蹈与花,构成了展览的双重线索。
前 言
——王溪
推开老洋房的木门时,阳光正斜斜穿过梧桐树梢,在卤猫工作室投下斑驳光影。画架上未干的油画颜料勾勒出跳舞的人形与半开花苞。他的笔触如同即兴舞蹈:透视可以扭曲,色彩溢出轮廓,四肢如藤蔓舒展。若用“传统”标准审视,或许会诟病为瑕疵,但正是这种“野路子”赋予画面呼吸感——真诚,且更贴近内心本真。
《舞》,70 × 50 cm,绢面油画,2024
这个时代需要治愈。社交媒体里的焦虑如潮汐涨落,人们交换着“自我疗愈”的方法,却仍困在情绪迷宫中。当艺术被寄予疗愈期待时,我们常忘记它始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姿态。在卤猫的作品前驻足,却能获得轻盈的慰藉——像雨天偶遇的彩虹,短暂却让人驻足。画中人物沉浸于专属的节奏,发梢生长的花朵隐喻痛苦与绽放的共生,粉蓝色调如薄雾包裹现实的棱角。卤猫在《当月亮在窗前升起》自序里说:“绘画是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会传递明亮的一面,也会传递阴郁的一面。我们享受内在的阳光明媚,也接受它的狂风暴雨,学会让不同的情绪在我们的身体中里流淌。”画画是卤猫工作后的隐秘世界,他在绘画里自由地跳舞、呼吸。这般举重若轻的创作态度,让观者在画作前卸下防备——艺术未必能弥合裂缝,却允许我们携着裂缝起舞。
《窗台的兰花》,130 × 180 cm,布面油画,2024
舞蹈与花构成展览的双重线索。卤猫的舞者不遵循芭蕾程式,似风中的蒲公英,又如酒神祭典里的宁芙——四肢舒展如枝,裙裾翻飞时鞋底沾着花瓣。艺术史中的舞蹈始终是自由的隐喻:马蒂斯用赤红轮廓礼赞生命本能,德加笔下的舞女揉着脚踝揭示荣耀代价。卤猫的舞者介于二者之间:不沉溺欢愉亦不困于痛苦,只是诚实面对重心,哪怕随时可能失衡。当鸢尾从袖口探出,玫瑰缠绕脚踝化作镣铐与装饰,花卉不再是静物客体,而成为情绪的延伸。不同于梵高扭曲的向日葵,卤猫的花更似共生体——当手臂化作花枝,叹息变作飘落的花瓣,呈现的是对脆弱的坦然接纳。
《自画像》,180 × 140 cm,布面油画,2022-2023
离开展厅时,愿你的衣角沾染一片无形花瓣。在这里,艺术不必完美,治愈无需彻底。只要还有人愿为一片花瓣驻足,这世界便值得继续起舞。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