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编者按:创意推动实践,成果遍布全国。君艺豪先生,中国校园文化建设先行者,致力于校园文化创意和艺术实践20多年。近些年来,他专注和投身教育事业和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实践活动,把博物馆导入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近百所学校,使之在全国校园文化建设领域中声名远播。从本期开始,本刊将走近君艺豪先生,解读其所思所为,为广大读者展现他集文化思想、艺术创意、创新实践、国学传播、书法艺术、收藏投资于一身的传奇人生。
参观博物馆,就是对于生活在都市里的人来说也是一种奢望,更何况那些往返城乡之间行色匆匆的生活奔波者呢!原因就是因为大多数人出于工作生活上的压力和时间上的紧促,才不得不使常常油然生起的精神渴求化为现实的无奈。于是,在很多人的生活概念里,博物馆有时常在上班的路边,却从来没有条件顺道在那里驻足过;有时也在对老人和孩子的承诺中,却从来没有时间兑现过,无数次的决心和誓愿,最终还是被同样多的理由和托辞化为虚无和遗憾。
君艺豪先生,在北京从事文化创意和艺术实践有着20多年的传奇经历。在他人生走过的4个年轮中,除了刚来北京开展事业打拼最早的那几年,其后来的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文化与艺术的创新实践之中。从当前社会开始大谈文化创意和文化创意产业时代到来的氛围而言,这项事业已经被他默默地实践探索近20年了。
君艺豪先生关注和投身校园文化建设,既是他自幼出身书香门第熏染的必然结果,也是出于对国家教育发展和教育事业的热爱。至于把博物馆引入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原由,他一开始的创意动机就很明确,就是为了使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能够发挥常态的作用,使之成为师生开展教与学的第二课堂,让师生能够实现知识的互动、超越时空的思维转换,把求知与探索转化为一种快乐和享受,浸润其间乐此不疲。
君艺豪先生是个追求完美的人,为了使博物馆建设在校园实现小型化、功能化和普及化,他经常深入北京的各类博物馆、科技馆乃至故宫博物院、军事博物馆,以及潘家园、琉璃厂和报国寺文物市场进行考察,同时还调阅大量文物文献和世界博物馆建设资料,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展开自己的独创和设计。
在十数年的时间里,君艺豪先生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先驱,不仅是一个创意的实践者,也是一个深度的思考者。他认为,研究校园文化建设,开发校园博物馆,最大的受益者还是他本人,因为创造的过程本身就是获取新知的过程,创造人生快乐和获取人生价值成就的过程。同时,他认为,“校园博物馆的设计一定要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学校所在地本身的地理位置、人文特色、历史沿革来创意设计,绝不可千篇一律。比如在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学校,就要突出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民俗民风、记忆载体等特点;而在西安的学校,我们则重点表现秦汉以来传承下来的相关内容。”
谈起校园博物馆内所陈列的文物和高仿品物品,他自有一套见解。他说:
“设计校园博物馆,便自然地接触了大量的高仿文物复制品。在很多人观念里一说到仿品和赝品,就是深恶痛绝,觉得赝品、仿品是假的,没有一点收藏意义。实际上,我认为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误解。历朝历代的文化都存在当朝复制前朝的现象,当代学习前代的,其实这是一个文化传承和学习的过程。”
“我不同意一些人说复制文物会把市场毁了,这是带有一定片面性的。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兰亭序》直到目前还存在着真仿之辩,有专家认为是冯承素和虞世南的摹本。我认为,这个问题暂且不必参与争论,毕竟值得庆幸的是,我们今天看到《兰亭序》传下来了,其价值和意义依然巨大!为了继承我们这些传统文化,我创意的一系列适合教科研为主题的博物馆,目的在于提高师生的文化素养和见识。若是每个博物馆的设计都陈列真品,那至少以我自身的力量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真品大多都在国家博物馆里呢,到哪找这么多呀,而且经济上学校也承担不起呀!于是我们就把选定的展品,组织文物专家和工艺大师一起研究,把它们高仿出来进行主题展示,只要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这个目的就达到了。”
君艺豪认为,在校园博物馆的研发设计中,突出教育的主题性,自始至终是博物馆的灵魂所在。博物馆是人类历史长河中配天的、创新的、备忘的凝聚和载体,是师生身心悦愉乐于求知的栖息地。学校以博物馆为课堂,是尝试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多学科的交叉教学,是教学成效实现和教学实践的最佳平台之一,这也正是校园博物馆与校外大型博物馆最大的功能性区别。为此,君艺豪先生在从事校园博物馆设计上,坚持个性设计,结合本校与当地实际,融合其校园办学理念和办学精神,一则密切结合学科体系,使之具备教学平台、典藏研究、对外展示的功能,二则密切结合实践需求,使之成为师生接触历史、人文、自然、科学、艺术等相关知识的重要场所。
富有实践的经验,有口皆碑的成果和深厚的理论认识,使君艺豪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领域声名远播。有时圈子里的师友称赞其这么多年取得的成就和善行广助时,他那“讷于言,敏于行”的性情又让人感到极其内敛,他总是谦虚地说:“在这方面只有相互参学才能共同提高,才能为信赖我们的学校和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在10多年的时间里,他的博物馆已经在全国上百所中小学建造落成。
在君艺豪所设计建造的博物馆中,总体上可分四大类别:
一是史学类博物馆,包括国学馆、国史馆、国粹馆、国防馆、国球馆、西学馆、西史馆、世界名人馆、教育史学馆、体育博物馆、校史馆等;
二是教科类博物馆,包括天文科技馆、物理科技馆、互动科技馆、国家地理馆、信息技术馆、世界之谜探秘馆、外星空间馆、未来馆、心理学专用教室等;
三是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包括自然生态馆、古生物馆、海洋馆、百科植物馆、昆虫馆、水文化馆、古木奇石馆、大自然警示馆、文化遗产馆等;
四是艺术类博物馆,包括美术美学馆、音乐艺术馆、书法艺术馆、民族艺术馆、陶瓷艺术馆等。
在他设计的颇有代表性的国粹馆中,根据历史沿革分门别类所陈列展品上,涉及红山文化、仰韶文化、半坡文化、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等,将人类对石器、陶器、玉器、青铜的应用,以及天文、农业、水利、历法、科技、饮食、书画、戏曲、民俗、宗教等加以实物呈现。置身其间,给人以纵览五千年、阅尽中华瑰宝之无限遐想,观后令人顿生民族自豪自信之感。这种把古老而辉煌文明用展馆加以陈列的方式,使复原实物在历史的时空中被赋予了灵感和生命,默默讲述着先人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波澜壮阔之畅想,人们由此能联想出历史演进的路径,拼缀出人类文明发展的轮廓;徜徉其间,那些美伦美奂的传统工艺与艺术气息,让人感受到了前人伟大的创造奇迹,感受到历史跌宕起伏、令人激情澎湃的律动,越发使历史变得更有颜色和质地。那种触手可及的观感和身临其境的体悟,使历史与现实变得那么地热烈亲切和屏息静谧,虽然这些表现也仅仅是再现了中华瑰宝和民族文化一点辉光而已!
创意推动实践,成果遍布全国。校园博物馆在众多学校落户启用,也引来校方对君艺豪先生所开创成果的赞许和肯定。北京有一位颇有见识的中学校长认为,君艺豪先生创意设计的校园博物馆,开启了教育的新课堂,学校视这方面的投资绝不能单纯地认定为是一个学校的工程基建项目,而是一次艺术投资和教育资源的深度开发。校园博物馆展现给师生的不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简单描述,而是人类和历史的终极追问,它将引发师生对生命存在、历史文化、生存环境以最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你一定要转达我对君艺豪先生的问候,感谢他设计了这么好的生态博物馆,希望他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能尽快在全国的中学推广。”这是****在2003年9月参观北京十二中生态博物馆后留下的勉励话语。
在****寄语8年后的今天,君艺豪先生的艺术人生之路进入到了一个更加成熟的时期。适逢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文化强国战略让他更加坚信,文化创意产业和艺术创造已经进入了又一个春天。他说:“当代中国是有史以来物质极大丰富的最好时代,也真正到了回归民族精神和民族自信的时代,我们历朝历代从来都不乏创新型人才和艺术型人才,中国文化的特性只需要用自己的民族认知标准评定,离开共同的文化基础和审美水准,妄谈偏评,只能是一种无知和短见。面对所谓的国际化潮流,我们首先应该坚持我们的民族化,才能真正赢得世人的尊重,发现自我价值和找回文化自信。”
文/焦玉华
作者:焦玉华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