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追本溯源,中国人物画的些许脉络大抵是这样的:六朝顾恺之“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之“传神”论点,确立了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发展方向,历朝每有发展,如唐张彦远“以气韵求画,形似其间”,或南宋陈郁崇尚人物个性之“写心”说,还是明陈洪绶以渗入作者主观意志入画之描摹,始终难去其左右。中国南北文化,素有渊综广博、清通简要之分,后世虽有交融仍难破此框架,时事变迁,于明清之际,人物画渐显北派式微,南支茂发之势。自晚清任颐以降,至上世纪50、60年代浙派人物之复兴(间有西画影响之徐(悲鸿)蒋(兆和)枝繁叶茂),中国人物画传统及传统之发展,主体便在浙美(中国美术学院)。《漫诸笔墨》的作者——洪万里少学浙美附中后以榜魁之身入国画系人物专业,授业名师,留校任教于斯,凡十数载,其扎实基础、笔墨功力自不累赘言。
中国人物画创作之难有如演员之于角色,虽一人一面,成就千人千面,谓之精妙!写一人易绘千面难,同一演员,同人同脸,虽施以粉黛,有老少長幼、沧润之别,然真正此与彼分却全在于“阿堵”的妥帖、适当恰如其分的演绎。画家之经营不同于演戏本我之流露,胸中意象乃是通过笔墨、造型传情于纸上,因此,形神兼备离不开笔墨分毫不失之拿捏,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水浒》《三国》的人物几乎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极具典型性,给作者带来的创作难度也是不言而喻的。旧有陳老莲《水浒叶子》,任渭长《剑侠传》、《列仙酒牌》相类,近有戴敦邦之水浒人物榜造型,故洪万里之选极富挑战,于林立中再辟溪径当属不易。其大幅者,落墨沉着痛快,張驰有度,用这种大块朵颐的方法表现草莽英雄到是洽到好处。小幅作品取法“拙朴”“巧趣”,可爱至极,这份“憨”自然得益于他对动漫教学涉猎与研究,予情于景,显得妙趣横生。万里素少言语,识得胸中丘壑,当知于无声处锦绣其中,金玉其内。他创作的动画短片《十字坡打店》在全国美展获得银奖佳绩,梨园、丹青在动画中邂逅,冥冥中的契合,若不是对中国传统人物画的長期浸淫和对动画创作规律的反复触摸,相得益彰互为交溶,断是不能引起共鸣的!
艺术家的艰辛在于今天对于昨天的否定、明天之于今天的批判,在于咫尺天涯之彼岸追求的可望可及亦不可望不可及。十年一觉,万里已提前交上喜人答卷,那么,后十年,再十年呢....?我们更有期盼。
杨安
2011-11-15 于随喜堂夜深
作者:杨安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