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风动竹簧 记石竹斋主人余新志

2015-02-10 11:08

余新志 国宝图 69×69cm 2003年

余新志 春风化雨 360×90cm 2009年

华夏收藏网讯 观余老的竹,如沐春风,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片风景,更仿若在耳畔回响起如风动竹簧,其声如醉玉倾洒,声声都是画竹人的肺腑。

这声音的背后,涌动的,是竹的生机、竹性灵、竹的魂魄。

竹之魂

古人画竹,有所谓“胸有成竹”,余新志却是从小便生活在竹林中,看到、听到、嗅到的都是竹,触手可及的,是那苍劲有力的竹竿、竹节,魂牵梦绕的,是那随风舞动的竹枝、竹叶,竹的魂魄早已化入他的心田,他最终将这魂魄寄寓于画中之竹,也成就了他所谓“板桥之后墨竹人”的美誉。

竹之生

余新志的竹除了吸收古人的传统笔墨神韵外,更是从现实生活中写生、提炼创作而来,所以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笔下的竹往往被赋予了浓厚的生活情趣,他的竹时而伴随着憨厚可爱的熊猫、抖翅欲开的孔雀出现,点点滴滴,让画面产生了一种缓缓呈现的动态之感,这种生命的律动也让人感受到竹的一片生机勃勃。

竹之灵

余新志笔下竹的创作手法不是习惯性的讲究和技术性的制作,而是听凭天性,用心去触摸、聆听后,再自由自在地进行创作,竹的性灵通过人的性灵得以表达,他画面中充满了朗润的色彩、抒情的诗意和祥瑞的景象,所有这些也构成了余新志作品贯彻始终的面貌。其竹既有文人画的笔墨意趣、又有自身的朴拙质感,儒雅而不失庄重淳厚,给人以新的视觉美感。

古人把声音用所谓金、石、丝、竹、匏、土、革、木来分类,在那里,竹是一种声音,在我看来,余老笔下的竹,便是把这声音,记录成凝固的韵律,声声便如风动竹簧,让人观之,如沐春风之中。

薛永年

2012年元月

来源:华夏收藏网-名家动态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 tbp251

      还是吴作人画得好,聊聊树笔就将熊猫憨态可掬形象传达出来。
      01年前 0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