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当代岭南画家的反思

2015-02-10 19:45

黎雄才《岭南山色》

黎雄才《岭南山色》

 

  当下国内收藏群体中不少人在艺术价值与水平高低的判断上走进了误区,以追求写实具象的、工笔细腻的、色彩鲜艳的这类作者与作品为主,于是这类作品价格居高不下。而我们回望历代被画人奉为顶峰的各画种的四大宗师——花鸟画的徐渭、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山水画中的黄公望、倪瓒、石涛、黄宾虹,人物画中的吴道子、李公麟、梁楷、陈洪绶等人,他们皆在开宗立派、影响力、启发后学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代表着各门类艺术的最高水平,一直是后世评判价值最高的主要阵营。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他们的案例中找到些许艺术价值的评判准绳呢?

  不难看出,以上花鸟、山水的最高水平,均被写意高手所垄断;唯人物画相反,多以工笔为主(从深层角度看,这也说明人物画里写意领域还未完全被挖掘)。花鸟画的最高表现是笔墨浑厚,雄健滋润;画内勃抒己意,画外生机无限。而山水画则以峰云暮起、静水流深为追求;画内高洁满纸,画外天地广阔。人物画又以古意盎然、行云流水般的线条表达营造了高妙的艺术境界;画内形神兼具,画外启人养正。

  反观当代,尤其岭南,极爱以具象的手法来表现大千世界,写生手法更被推崇备至。山水要画现实情境的真山真水,花鸟要细致表达客观的动植物体积、毫发,人物则要以西方素描写实手法为基础去表现客观对象,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多千人一面,特色模糊,画家往往为了追求形似而忽略了精神层面的营造。久而久之,“外观形似”无形中成为了艺术评判的最高标准,辐射到本土藏家那里也以这样的标准去审核作者水平的高低。作品个性、特色、神韵不被重视,“形似”毫无疑义地最终成为了价格昂贵的理由!

  百多年来,在岭南本土养育出来的画人成为全国画坛一线地位的大师真可谓屈指可数,缘何如此?或许与岭南画人的惯性思维观念有关,因为大多数画人只肯做艺术由生到熟的冲刺,而不愿探索艺术由熟转生的裂变。当今北方画坛与艺术市场对岭南画人作品价值看法有所保留,恐怕根源也在于此。相反,在北方艺术土壤滋养出来的粤人林风眠、关良、赖少其等,他们在内地各种艺术思潮影响下,追求以意会为目的,画风成熟后的更高追求,符合历代艺术大师的审美意趣,后续价值自然逐步显现。(心泉·光荣)

  来源:收藏快报

来源:新浪收藏中国书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