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青州书画市场独立调查

2015-03-27 00:00

  青州书画市场独立调查 原创 美术报 美术报

  编者按

  唯大英雄能本色——王俊杰最终还是答应了我们的采访。

  对,说的王俊杰就是前段时间被网上爆炒的王俊杰。

  做了快30年书画经营的王俊杰恐怕这辈子都不会想到他那些对当下艺术市场言论,在断章取义之下,在“做标题”盛行的自媒体时代,瞬间像病毒一般在网络上蔓延开来。

  如果在股市评论中,如果在音乐评论中,如果在电影评论中,如果在文学评论中,不用如果,只需说在书画艺术评论之外的所有文化评论当中,这都不是事。问题是,这些不是事的事在书画市场当中,在粗暴的斩头去尾“修饰”之后,变成了美术界的大事,变成了艺术市场的重磅新闻。

  刷屏时代,一篇善意的、中规中矩的采访文章,置换了标题就能引起如此疯狂的转发,是谁的悲哀?浏览标题的时代,碎片记忆的当下,我们真的忙得连阅读都不屑了吗?事实上,王俊杰说了什么,“被说”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官老爷们的心态到底怎么了?

  毫无疑问,山东对中国艺术市场特别是近现代中国书画市场的贡献无人望其项背,青州艺术市场的繁荣和辉煌更是当今艺术市场如火如荼的策源地。以莫须有的名义打压青州,居心叵测,所有善良的人们宁可相信这是艺术市场大鳄欲吸筹之前所释放的雾霾。

  雾霾终将散去,相见蓝天白云之时,污垢必定尽显。

  蓝天白云之日,我们是否有闲暇想想伴随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艺术市场所走过的30年艰辛历程?如果有,我们又无法绕开青州,青州经验、青州蓝本、青州的方法论早已超越我们的想象渗透在今天的文化语境里,也渗透在中国独有的艺术市场规律之中。

  三月,本报编辑部一行4人赴青州进行数日的独立调查,所到之处,莫不静好。不巧的是,同行们大多都在香港的巴塞尔,他们打电话来问我,人呢?我说,我在青州。朋友笑。我想,了解家里的事和了解世界一样重要。因为蹒跚学步的中国书画市场需要巴塞尔,也需要青州。

  感谢改编王俊杰本意的大神,感谢那些以讹传讹的兄弟姐妹们,正因为众人的“努力”,我们才有足够的耐心、充足的理由重新认识青州,解读青州,从青州出发进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中国艺术市场现在面临的困惑和问题。

  ——谢海

  观点

  目前市场处于稳健的盘点期

  ■王居明(潍坊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王居明几乎是潍坊美术界涉外的一张活名片,他那飘逸的长发和锐利的眼神是很多艺术家到潍坊“必取”的囊中之物。王居明的朋友遍天下,遍天下的朋友自然就会来潍坊找他,单位的事、美协的事、中国画节的事加上朋友们的事让他忙得连自己画画的事都顾不上,他画画的时间只能在晚上,准确地说应该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因为傍晚,朋友自远方来,他又得搁下画笔。认识王居明,一定会彻彻底底理解一个词——侠骨柔肠。

  艺术市场在今天遇到调整是正常的,该冷静冷静,该上涨上涨,该下跌下跌,它既不会单边一路上扬,也不会永远滑坡下去,在我们以往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已经觉察到这一点。

  潍坊有着悠久文化积淀,全民喜欢书画这是不争的事实。很多年以前,这种群众基础在艺术和市场没有瓜葛的情况下、在和商业没有关系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之所以要厘清这样的上下文关系,是因为很多人、甚至是媒体和艺术市场专家都认为潍坊的艺术市场只有市场,没有学术,没有梦想,我们可以想象在一个错误的认识之下妄谈“青州现象”肯定得不到一个相对公允的结果。

  潍坊一方面有着市场的翅膀,一方面有着学术的翅膀,这些年来两只翅膀都非常好。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伴随着大的市场大潮而兴起的市场,不是瞬间形成的,一个地方可以有足够的资金盖100层高楼,可就算有再多资金也不可能从地下深入挖出文化宝藏。潍坊文化底蕴深厚,人们偏爱书画传统,不客气地讲,潍坊市场遇到严冬,它的下滑肯定比任何地方都小。有的地方本来市场就不好,原来卖一元钱,现在卖两毛,甚至一分也不卖了,而我们藏画量大,平时交易额大,吞吐量大,占的比重大,可能只下滑了20%,绝对值仍然很大。另外,从艺术家的角度讲,潍坊人与世无争,这几年没有一个地区画廊协会能和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关系这么密切,因为我们的艺术家也关注着市场,我们想利用美术家协会的学术力量来引领着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

  潍坊的画廊业也考虑到将来的上升通道,所以主动和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结合。我们想形成一种氛围,三家协会拧成一股绳来共同促进潍坊文化市场的繁荣。更为关键的是,我们早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此过程中我坚信通过这轮洗牌胜利的还是潍坊。

  目前有些言论有些夸张,不太实事求是,中国目前的书画市场也不是崩盘,人们现在只是在沉淀,而且潍坊的很多藏家已经开始出手大量收购东西,刚刚结束的“中国画都·首届潍坊艺术百家学术邀请展”、即将要举办的本年度中国画节和接连不断来潍坊办展和学术交流活动都证明了我们对市场的展望和面对市场调整正常因素的心态。

  目前潍坊市场属于稳健的盘点期,绝对不是崩盘,从业内讲应该感谢这次“去官气”的洗牌,我们对文化市场的前景非常看好。

  观点

  艺术市场不能一味唱衰

  ■田纪文(潍坊市画廊协会执行会长、集文斋画廊总经理)

  不善言辞、年纪不大的田纪文是中国画廊界“老人”,他所执掌的集文斋画廊从一间30多平方米的小门店,发展到如今拥有美术馆、策展中心、评估鉴定、质押典当等多个分支机构足以证明其远见的目光和超乎寻常的个人能力。

  潍坊这几年被评为中国画都,代表着中国整个艺术品市场高度的同时,也代表着艺术品市场的繁荣。有一句俗话说,全国艺术品看山东,山东艺术品看潍坊。潍坊这几年已经举办过7届的文艺展会,4届的中国画节,在整个中国艺术品领域取得了很好的口碑。这几年的市场也比较繁荣,整个潍坊城区加上郊县,画廊加起来有2000多家,规模较大的也有百余家。其实,每一家画廊都有属于自己的成熟的经营模式,我自己的画廊集文斋已经经营了20多年,这20年里,经历的风风雨雨举不胜举,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到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低谷我们都经过了,包括现在的经济形势和文化语境,我们也在经受挑战,也在调整经营思路。

  在“冷”的时期里,山东艺术机构会受到影响,总体来看,受到影响较大的是单一经营几位艺术家作品,官本位思想较重,且以礼品市场为主导的艺术机构;影响较小的则是经营范围较广,以专业、学术眼光选择投资收藏对象的艺术机构。近期艺术市场出现的紧缩现象,是与国家政治、经济大环境影响分不开的。政府反腐倡廉,虽然对礼品市场带来了冲击,让虚火渐渐散去,但是我们更应看到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心和本意。其次,如果我们拉长自己的视线,就可以发现,艺术市场发展不是长期持平,而是呈波浪形向前,有高就有低,这是自然的市场规律,我们依旧要对艺术品市场有信心。艺术品经营、投资本身具有风险性,加之外围环境影响,市场规律作用,都是市场“冷”的原因。在深度调整的时间里,画廊经营者有时间冷静思考自己的经营模式,进一步以学术为指导,选择不同价位的艺术精品、艺术衍生品,多元化经营,并由礼品市场逐渐过渡至个人、企业收藏,这都是经过洗礼后,市场越来越健康的一种表现。我们整个画廊协会画廊团队也在调整经营思路,原来买进价格高的东西,我们想放一放入库,然后将资金做一些有潜力的年轻的艺术家,做一些影响大、市场价位低的画家,还有就是把古代、近现代、当代、新水墨分比例经营,要把经营的内容搭配好,艺术家也是在一代代地往下推,说不定10年20年后,当代新水墨中会出现大家。这也是在新形势下做出的一个调整,我们坚信艺术市场会健康发展的,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至于前段时间微信圈所传播的冠以“崩盘”、“跳崖”等字眼的文章,往往是对山东画廊界疲软现象的过分表述,有失公允。这些言论让个别的问题扩大化了,这是不对的,我们一直也在反驳。青州这几年也是画廊的聚集地,有好多画廊都已经经营了10多年,就算这几年不开张也是没有问题的,就算是在这期间只出售一两张画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不存在所谓的大面积的倾销,有些人的观点,就是挑了一些词来吸引大家关注,其实大家去青州一看便知,那些画廊不是还正常地开着?这种观念是对市场的不了解,对潍坊,对青州,对济南这20年的经营的不了解。山东潍坊等地画廊很多都已经经营了20年了,都已经有很成熟的经营理念,我们对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和健康发展的理念是不变的。山东艺术市场正在向健康发展迈进,画廊界也希望能借此次调整优化结构、找准方向,与社会各界携手共度“严寒”。

  从2013年开始多谢潍坊银行的支持,那些高价位的画让我们可以质押,重新换一批资金回来经营,潍坊银行给我们注入了一些新鲜的血液,运营的两年时间里效果非常好,同时潍坊银行也走出潍坊到上海、杭州等地去开拓。总体来说潍坊画都的艺术市场是非常健康的,我们也会鼓足劲,面对现在所谓的经济下滑,市场冷淡的状态,同时我们这么多年也经历过低谷,非常有经验,应对目前暂时的冷淡是没问题的。

  观点

  让市场回归市场

  #FormatImgID_2#

  ■崔文(惠风斋画廊、曲直美术馆总经理)

  上世纪80年代崔文在北京部队从事新闻采访工作,采访一些画家,写一些专访,那时候画家们的名气还不是很大,会送他一些画,引发了他对书画的兴趣。到了1997年,这些画突然开始值钱了,慢慢地他就将这个兴趣爱好发展成了职业,一开始是边工作边收藏,后面就直接转变身份,辞去公职,成为了一名职业藏家。2005年开了第一个画廊——惠风斋美术馆,2007年又开了一家专门经营油画的曲直美术馆,近期要新开一个综合性的美术馆,经营范围涵盖国画、油画、书法等。在潍坊收藏界,他有一句有名的收藏标语就是:“房多多不如画多多。”

  目前中国的艺术市场调整已经有3年多了,有人说今年艺术市场要面临崩盘的危险,我觉得这样的言论非常不靠谱,过于表面地看问题,在我看来,我觉得今年是收藏投资的一个最好时机,上一个节点是2009年,再之前是2003年,和今年所有的表象有惊人的相似,所以我觉得今年又是一个新时机。

  山东书画市场的特色之一是群众性的收藏群体比较普遍,自发性比较好;第二是进入艺术市场起步比较早;第三是相对懂行的比较多。20年前买谁的画都赚钱;10年前买名人的画才赚钱;5年前买名家精品才能赚钱;而到了今天,只有对书画家、作品、市场、价格有一个综合的分析才有可能盈利,所以不能再用传统的、既有的模式解决当下的问题。

  要想实现中国书画市场健康良性的发展,关键在于规范,还需要画家、画廊、拍卖行共同努力,当然更需要政府的支持,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我认为,国家首先需要出台相关政策约束画廊、拍卖行不能出售假画,对卖假拍假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其次,书画定价权不能为画家本人,画家不能卖画,也不能自定价,应把这个权利交给代理画廊,由画廊根据市场动态科学合理地进行定价,而且,这一价格的定夺不是静态不变的,而是动态可调整的,应随着市场环境的好与否进行调整。只有如此,才能实现画家、画廊、藏家的三方共赢,书画市场才能实现健康良性的发展,所以画廊代理制势在必行;再次,政府和民间组织可以组建多层次的文化艺术服务机构,以品牌信誉、专业渠道和个人收藏经验对一些新晋画廊、艺术品机构进行帮助和指导,让藏家不走弯路,投有收获,藏有欢乐。

  对近段时间书画市场的泡沫论而言,大部分人认为是书画市场价格过高造成,其实真正的泡沫不是书画市场价格,而是人为的虚高,“虚火”并不代表代表市场,但是干扰着艺术市场价格的准确性。究竟什么是当前书画的泡沫呢?在我看来,有三个因素:其一就是假画假拍现象,比如齐白石,他作品的存世量只有2、3万张,但是一统计,市面上有30多万幅,也就是说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的最大泡沫其实是假画,名家真画的价格还远远不到位;其二是画家要价与市场倒挂,市场流通价格是书画的真实价格,但现在出现一种怪现象,不知道是出于攀比,还是其他目的,很多画家在要价30万一平尺、甚至50万一平尺,但市场上的价格才10万一平尺,甚至更低,画家自己要价比市场高出三、四倍,致使众多画廊不想从画家手里拿画,即使想方设法拿到的优惠价在市场上仍然难以卖出,这无形中造成了另一种泡沫;三是个别画家、炒家与拍卖行做价位时不负责任,乱抬价格,譬如一些名不见经传的画家,其作品每平尺3000元在市场上无人问津,拍卖行却拍出3万一平尺,行内人明白,但行外人就落坑里去了,而且还在媒体上大肆宣扬,误导不懂行藏家,这种泡沫更加可怕,当然还有其他泡沫,我觉得这三种问题很严重,对市场的破坏很大。

  实际上,让市场回归市场,所谓的泡沫横飞、虚火高涨就会戛然而止。

  本报记者 谢海 崔艳 庄燕琳 夏超

来源:美术报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