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3-27 09:33
苏州地区旧称「吴中」、「吴郡」,经济繁盛,明代早期淡泊名利的苏州文士多不愿出仕,终日流连园林山水之间,纵情于笔墨之中,被后人称为「诗旅」,沉周、文徵明也不例外。在香港春拍的古代书画专场中,东京中央香港呈献沉周《琼江寒月图 》及文徵明《行书诗册》佳作,众藏家可于上海预展中,一览吴门画派之诗意。
沉周 (1427-1509) 琼江寒月图 设色纸本
手卷引首:28×105cm 约2.6平尺 画:28×150cm 约3.8平尺
跋一28×117cm 约2.9平尺
跋二28×28.5cm 约0.7平尺
沉周|夜探月
沉周家业甚丰更家学渊源很优厚,言不屑仕宦故而无须汲汲于仕宦以追求富贵。且沉家藏甚丰,藉临摹古画汲取养分,出入于宋元各家,又参以南宋李、刘、马、夏劲健的笔墨,博取众长,自成面貌。眼前此长卷,最可说明其「自成面貌」。沉周此山水以元人风格为基础,远景山体似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近景又见倪瓒样式,质朴清新,平静淡雅,将隐逸的气质。
琼江寒月图 局部
《琼江寒月图》画后则题诗:「琼寒江夜合,初字履霜成。互处水生骨,晶时月借明。洞然为一色,彻矣信双清。道士坐子午,起看心忽惊」。沉周此题诗正是用黄庭坚风格书写,用笔苍劲厚重,长笔外拓,结体瘦硬,最见风神清健,更生诗中意境。仿似可见画中人凭栏独坐,静观「琼寒江夜合」,越是静谧之中,反更可聆听细緻的天籁之声,可谓是一场精神上的诗旅。
琼江寒月图 局部
画中诗意,诗中意境,所营造的气氛近似其存世名作《夜坐图》(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夜坐图》实际是描绘沉周于寒夜睡眠中醒来,静坐回想的一幕。而我们眼前这卷琼江观之此画,画中人以及诗句中「道士」是否就是不愿出仕月中独省的沉周呢?
文徵明 (1470-1559) 行书诗册 水墨纸本 二十三页 裱成十二开
每页44.8 ×30.6 cm 约1.2 平尺× 23
文徵明|归去来
行书诗册页拟黄庭坚行书风格,结字紧凑而左右飞舞、上下穿插,取势畸侧,长笔摇曳波磔,典型黄山谷行书造形,唯文徵明此作品结字纵逸,笔力遒劲,全篇气势磅薄,一气呵成,多添了一份爽朗的气魄。
文徵明册页所写乃其诗作《金山》、《平山堂》、《天平山》,其中《平山堂》被收录于四库全书中《甫田集》卷十一中,为《过扬州登平山堂·二》,而列于此诗之前是《丁亥元年·次才伯韵》,而后则是《还家志趣》。
左图为《甫田集》,右图为文徵明画像
《平山堂》与《过扬州登平山堂·二》有几字相差,然于整体意境上仍是相通。《甫田集》收录时多取文徵明诗稿反复推敲后之稿,恐怕此《平山堂》乃最初的版本,最见文徵明天然之趣。
《平山堂》
文徵明一生作诗无数,《甫田集》也不过收录了诗文的万分之一罢了,而被收录入集的诗文,则都是按照时间顺序编排,卷十收录京城为官时所作诗文,而卷十一则收录辞官归故里后的诗文。由此推测,恐怕此乃丁亥年之作。
《甫田集·卷十一·过扬州登平山堂》书影
文徵明至高龄仍经常乘舆出游,而丁亥年之旅,正是一场充满意味的诗旅。丁亥年,嘉靖六年(1527),其时年五十八,文徵明春冰解冻乘方舟离京归故里之年。本诗卷所咏苏州近边之景,如妙高台和平山堂、天平山,恐怕是自京城归故里后,赏景而得的新体会。妙高台乃镇江金山寺上赏月名所,苏东坡亦在此望月吟诗留下千古名句。而平山堂是扬州名所。苏州名所固然激发诗人灵感,而重归故里,也激发诗人对故里的爱念。
文徵明于嘉靖元年,其五十三岁之时,获得江南巡抚李充嗣的推荐,被破格提拔为岁贡生,成为朝廷要员,晋升至翰林院待诏,可惜并不顺心。岁贡生之出身(非科举进士出身),于画者而言是有名,但在宰相摇篮的翰林院内,如此出身的文徵明不被看重。文徵明三写辞呈,最终于嘉靖五年(1526)获得解放,且翌年春冰解冻乘舟归故里。
本册诗,或许可算是文徵明写得最酣畅淋漓的作品,无他,离开此等官场回到故里,依然倍感开放自由,便将此心态注入了作品中了。
【上海预展】
4月9日(星期四)- 4月11日(星期六)
早上10时-晚上6时
上海花园酒店
【香港拍卖】
日期:5月25日(星期一)- 28日(星期四)
香港四季酒店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