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3-27 14:43
2007年第一次出现在巴塞尔钟表展上的时候,廊桥还是一个只提供代工生产的表商,参展的目的,也不过是为了结识更多的高端客户。为他人做嫁衣,时间一长,难免会想要制造一款属于自己的品牌。2009年,他们正式推出了廊桥表,当时有西方媒体评价说:“生产了那么多年腕表,廊桥终于把自己的Logo放到了脸上。”今年,是廊桥表进入巴塞尔二号馆的第五年,与一些国表品牌不同的是,廊桥表在题材的选择上不仅局限于东方文化,也兼收意蕴深厚的西方文化。作为廊桥手表的创始人和首席设计师,米长虹先生从1996年进入手表设计和制造领域,擅长以创新、独特、前卫的理念和精密的工艺演绎手表故事。
21世纪:您现在的业务模式是怎样的?廊桥表的优势体现在哪里?
米长虹:我目前的业务分两块:主要是给欧美市场做代工,在公司的总营收里代工占80%。我们同时也想打造国际化品牌,所以做了“廊桥表”,主要的推广还是针对国外市场。因为中国市场虽然大,但国际品牌都来抢占这个市场,我们做的东西和传统中国品牌的定位也不尽相同,所以不是说我们是中国品牌就有优势。目前我们在美国、俄罗斯、新加坡、中国香港都销售廊桥品牌。国内我们在北京开了个100多平方米的专卖店,开了三年多,效果不是特别理想,这个店更像是我们国内的一个根据地,也是朋友聚会的平台。
21世纪:品牌经过多年的经营,现在的生产经营情况如何?
米长虹:产量和销量都比较稳定,零售商有增加,但总额也不多。我们每年销售额3000多万,廊桥销售额占20%,境外销售在其中占比75%左右,也就是说廊桥在国外比国内卖得好,特别是在美国和俄罗斯市场。2012年、2013年在国外市场成长比较快,2014年基本上持平。但最近我和我们的零售商在交流,他们对市场的信心越来越大,美国经济也在逐步复苏,所以我相信我们的品牌在2015年表现会更好一点。
21世纪:为什么国表在国外比国内卖得好?
米长虹:经过瑞士手表在全球多年的宣传和影响力的积淀,中国消费者更信任瑞士手表品牌。中国消费者若花3万元以上购表,就会考虑瑞表、德表品牌而不太会考虑买国表。而有些国内品牌弄虚作假、打价格战,对坚持高端的国产品牌伤害很大。“廊桥表”使用瑞士机心,在设计和材料上的投入,最便宜的表款也要一万元。我们也不能说消费者不理智,我能理解他们的心情,我自己在购买其他产品时也会去买熟悉的、信任的品牌,现实就是大家对中高端的国产品牌还不是特别买账。
21世纪:您对品牌的未来发展是如何规划的?
米长虹:西方市场对钟表的理解比中国消费者高很多,如果我们做只适合中国消费者的东西,就不可能有更大的市场。所以在做品牌之初,我们就把自己定位在国际市场,而不只是一个中国品牌,确立这个理念后,我们的配置与质量标准都是按瑞表、德表的标准来做,甚至比他们做得更好。设计上我们加入了自己对手表的理解,与瑞表德表有很大的差异,更个性化、更前卫。我们是一个新品牌、小众品牌,如果跟在大品牌后面,是不会有前景的,一定是要在夹缝中做一个细分市场,可能成长的空间更大一点。也是因为有了这些清晰的认识后,我们做的东西都比较有特色,所以在美国市场的接受度还不错。
在国内市场,2012年北京专卖店刚开业的第一年生意还不错,主要也缘于朋友的捧场和一部分比较了解这个品牌的人的购买,到2014年销量就很差,这和政府反腐也有一定关系。在这以后,通过圈子营销还能卖一些表,而北京专卖店里整个2014也就卖了十多只表。对廊桥而言,国外市场是可以盈利的,我不需要投入太多,只要给零售商一部分让利,他们会在当地做一些宣传。但在国内市场我们要承担很多销售成本以及各种税费。我看到有的国产表高端品牌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在国内市场做活动,这也是我们曾经做过的事情,可是收效甚微,我们收手得早点,不会“胡乱”花钱了。
21世纪:怎样看待中国独立高端腕表品牌的前景?
米长虹:中国高端品牌起步比较晚,市场还不成熟。做品牌想获得大众的认可确实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百达翡丽在一百五十年前也经历过艰难的日子,也需要圈子营销,这是一个阶段,如果要真的把一个高端品牌做好,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弘扬自己的品牌理念,那需要坚持。
来源:华夏收藏网-名家动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