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3-29 22:53
艺术家周力在作品安装现场
艺术家周力创作的大型公共艺术品《尘埃——蜕变》
艺术家周力创作的大型公共艺术品《尘埃——蜕变》
周力《尘埃——蜕变》上半部分象征着精神层面
导言:3月底,由艺术家周力创作的大型公共艺术品《尘埃——蜕变》正式落户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成为迎送旅客的一大“使者”,也将成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的新坐标。《尘埃——蜕变》来源于2013年周力的个人艺术装置作品《尘埃》。在一年的筹备中,周力经历了无数次的材料试验及方案修改。在这件作品中,艺术家将文化、图像、交互视觉体验集中于一个公共空间中,让建筑原初的维度取得更丰富、更复杂的层次。
“国际蓝,整体效果很融合深圳机场这么大的公共空间,从一楼到二楼的不同层都能展示出不同的视觉效果,顶上两只蝴蝶准备着陆的姿态很生动,这个大装置是一个中性的风格,当我作为一名旅客路过这个作品时,这种线条缠绕的椭圆物造型和炫丽的光色效应,以及纷飞的蝴蝶吸引我驻足观赏,我觉得在这样一个巨大的空间和川流不息的过客之间,这件作品制造了一个凝固与偶遇的现场,感受流光溢彩,感受到光电、材料和象征物的结合,也使机场文化更具当代感。”在观看《尘埃——蜕变》后,艺术家薛峰如此评价道。
除了艺术家身份,周力现任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艺术顾问,她将指导及策划机场一系列的艺术活动与艺术品规划。《尘埃——蜕变》作为她策划的首个项目,是如何在如此大体量、强气场的空间中凸显,并与机场建筑融为一体?艺术家又是如何突破空间的条件限制,完成创作?带着这些疑问,雅昌艺术网对周力进行了独家专访。
雅昌艺术网:周老师,请您先大致介绍这次特意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创作的作品《尘埃——蜕变》。
周力:《尘埃——蜕变》是一个总体高21米,直径9米的大型公共艺术作品,这件作品由两部分组成,包括悬挂于空中的主体和底座,主体高17.5米。在机场做这件作品,我首先想到的是,作品如何不被这么庞大的空间及气场吃掉;另外,机场原来的设计中没有关于艺术品的悬挂的,所以在最初的方案中,我就定下“轻盈”的基调。因为深圳机场的空间感特别好,这件作品被放置在机场到达和出发的必经之道,如果这件作品以厚重的形式出现,等于把一个气孔堵住了。所以,在我的方案里,这个位置一定是视觉和空气都是流通的,与机场建筑融为一体。这件作品尽管体量很大,但主体总重量不到500公斤。
艺术家周力讲解作品方案
艺术家周力在工作室做材料试验
艺术家周力在工厂亲手制作作品
雅昌艺术网:您设计这个方案花了多长时间?
周力:从去年4月开始接手,5月定稿,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才完成这件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修改了5次方案,因为承重问题,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材料,通过与我合作的几个工程师商量、讨论之后,才找到了合适的方式。这件作品没有骨架,但如何支撑?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经过各种测试后,发现可以用钢丝把这件作品挂住。于是找了麻省理工的力学工程师来测试,最终决定用四根主线,四根安全辅助线吊起这件作品。远看,几乎看不到这些钢丝,就像一个悬浮在空中的作品。
雅昌艺术网:这件作品与您之前的作品《尘埃》是怎样的关系的?
周力:《尘埃》是2013年参加 “占地一平方米” 展览的作品,在我看来,地球上没有任何人占有了什么?人类能占有的,小动物们也占有,而且它们生生不息,人类真正能够留下来的是精神上的财富,这是物质和精神的区别。《尘埃》这件作品就是对于这方面思考的回应,由上下两部分组成,暗指对于人类而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物质”和“精神”。底层基座是一个有着36层的蛋形雕塑,上面布满了地球上的原始生物——各种虫类,代表着物质。作品的上半部分是布满纷飞蝶舞的椭圆形茧壳,在我看来,蝴蝶象征精神的升腾隽永,相对于接地的物质,在表现形式上更强调了上层部分灵性的飞舞。《尘埃——蜕变》是《尘埃》上层部分的延伸。主体取形于茧,因为我想到,其实人既脆弱也坚强,这件作品包涵轻盈的力量是掰不断的,在我看来,以柔克刚更有力量。
对于“尘埃”,很多人会联系到忧伤,但我理解的“尘埃”就是让自己谦卑一些。在偌大的地球上,所有人都像是一粒尘埃;在时间长河里,能留下的是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精神。人类的生命是不停地进步,我比较向往美好,我也是通过这样的角度诠释这件作品的。
雅昌艺术网:刚刚讲到《尘埃——蜕变》是《尘埃》上层部分的延伸。
周力:除了放大尺度,造型及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其中蕴含的绘画感和手工感是特别重要的,整个“意”体现了出来。因为我这段时间在研究线条,就用草书的笔触“编织”成了茧,所以形状是完全没有规律,全凭视觉经验。我习惯于拿炭笔画草图,所以对线条的感觉、韵律、组合,知道如何是最恰当。
雅昌艺术网:蝴蝶的摆放也特别考究,您是如何构思的?
周力:我希望整件作品是飘起来的,蝴蝶是拼命往茧上飞的动态,蝴蝶扎堆似的粘在茧上面,不打灯的时候,也隐隐约约感觉,即漂亮又雅致,还有一点点色彩的暗示。原本计划是200只蝴蝶,因为承重问题,减少到99只,另外有5只大蝴蝶悬挂于茧的不远处。
周力作品《尘埃——蜕变》调试灯光
周力《记忆的碎片》
周力《9000颗雨滴的琥珀》
雅昌艺术网:底座的灯光是不断变化的,灯光在这件作品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周力: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顶部的蜂窝窗口透光非常强,灯光可以更加突出作品,两者透过作品而后相互覆盖,营造出光影变化的不确定性。底座里有 1200盏灯,我们设置了四种灯光——红、绿、蓝、白,有12种屏,可以调节不同的节奏,每个节奏持续一个小时。原来最早的方案是物体发光,光源从上方往下投射,后来因为承重问题和美观,被否决了。从底部打光是在第5稿的时候定下来的。
雅昌艺术网:为什么选择红、绿、蓝、白这四种灯光?
周力:我觉得这几种颜色比较有代表性,从色彩学而言,这几个颜色基本上已经代表了舒适度。颜色里有一道白光,源于第一稿的设想,也源于《尘埃》这件作品中上半部分是白色的。
雅昌艺术网:在创作这件作品的过程中,最困难的是什么?
周力:没有把握把这么大体量的作品做出轻盈感。最后的呈现几乎是达到了原先预想的80%。我对轻和透一直是最感兴趣的,而且机场的空间不可更改和破坏,在第5稿的时候才找到最适合的材料,在那之前,我几乎都要放弃了。我尝试过铁丝、铜丝,都太重了,没法实现。现在使用的这种材料,无论从重量、光泽都非常棒,光泽不像不锈钢那样浮在表面,是内敛的,与整件作品的气质非常符合。
雅昌艺术网:《尘埃——蜕变》是您创作的第三件装置作品,除了与《尘埃》的直接关系,跟另外两件装置作品《记忆的碎片》是否也有关?
周力:我觉得都是用我一贯的观点,以柔克刚。这件作品原来想用大理石削成片,但是太重了,没有办法运输,也无法呈现预想的效果。后来我发现,亚克力透光,就在亚克力表面用纱布和宣纸处理之后再刷胶,远观纹理很好看;亚克力磨砂后变成亚光的,就像雾一样,远看是发光的,就像透明的石头。在这件作品中,“石头”,没有明确的指向。此外,作品中的两个台阶,可以让观众坐在上面感受这种韵律,在旁边有很多我的手稿,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史的编辑和这个“石头”的手稿,以此承载一种记忆,一种梳理,这个梳理是个人的领悟,对作品的呈现方式也是个人的,也是轻盈而有力量的。
我即将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作品《9000颗雨滴的琥珀》也是凝固时间和生命的概念。每颗水滴里都有一个小虫子,就像琥珀一样,把时间凝固起来,对消逝与永恒,一直是我思考的课题。在今年4月,我将参加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的联展,展出的作品中包括《孕》,是我怀大儿子时画的,也是表达蜕变之意。
雅昌艺术网:在机场呈现艺术品,您是怎么看的?
周力:国外的一些机场都有艺术品的展示,但是国内机场才刚刚开始。其实机场是一座城市的名片,能代表一座城市的气质和特点。在美育方面,只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机场每年有着庞大的人流吞吐量,以点带面,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雅昌艺术网:谢谢!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何妍婷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