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郑维 不如弹琴

2017-03-23 00:00

  我和郑维约在草场地采访的时候,北京已经进入了数九寒天,路上的行人都捂紧了口罩,也裹紧了内心。想必在北国以北的哈尔滨,已经滴水成冰。而越是在寒冷的地方,玩音乐似乎就越适合重金属。

  弹琴的人之二 - 摇滚之神 350x250cm 综合材料2015 摇滚,作为生命的一部分 郑维1983年出生于哈尔滨,在高中时便迷上了摇滚。“当时宿舍有朋友在放摇滚,他挺喜欢摇滚的,后来我们就一起淘碟、买CD,渐渐就喜欢上了。”作为超级摇滚迷,郑维从2010年开始以摇滚乐作为自己创作的主题,并于2013年在北京现在画廊举办了“I’m sorry,but that is ROCK AND ROLL”,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上的摇滚盛宴。 时隔六年,郑维再次以摇滚之名,带来一场“弹琴”。事实上郑维不玩音乐,正如他表面看上去那样,不像一个摇滚乐手,但那个抱起吉他的动作似乎是他永远的情结,并激励着他这些年的创作,我们仍然可以说,摇滚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弹琴的人之一 - 草地上的巴勒斯 230x230cm 综合材料 2015 与前些年以摇滚乐手客观形象进行创作的作品相比,这次展览中的作品更多从主观出发,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的形象进行创作。“比如那件《草地上的巴勒斯》,是美国‘垮掉派’的代表人物,他不是摇滚乐手,也许也不会弹吉他,但他对摇滚乐的影响特别大,比如说后来的涅槃乐队。所以我想象他坐在草地上弹吉他这样一种情景。” 这件作品也是郑维最满意的一件作品,它的画面被切割得支离破碎,恰到好处地呼应了威廉·巴勒斯提倡的“切割写作”,而在作品的侧面,贴满了被切割的《裸体午餐》,而那正是作家的代表作品。

  弹琴的人之三 - 罗伯特·约翰逊 250x250cm 综合材料2015 一种情结的结束,另一个阶段的开始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的郑维,擅长在雕刻后的木板之上直接进行色彩绘画,并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作为“摇滚”系列的收官之作,郑维用八个月的时间创作了一棵“摇滚树”,他以布鲁斯-摇滚为主要线索,兼顾了爵士和乡村音乐的代表人物,100多位摇滚大师跃然于画上。 郑维根据他们的年代与自己的理解将其置于画面的不同位置,人物之间通过电线彼此连接,并最终与下方的吉他相连。尽管工作量浩繁,但郑维仍在没有任何助手的条件下独自完成,而这似乎也成了他对摇滚、对自己充满仪式感的致敬。

  郑维 弹琴的人之五-纱布头 228x257cm 综合材料 2016 致敬之后,创作仍要继续。在郑维看来,“这个东西算是我的情结,现在做足了就过去了,下一步就不是这个了。接下来要探索的东西,也许就不再过于讲究借助摇滚的形式了,而是去思考在这个形式上怎么结合才更完美,包括色彩、语言、造型上,可能你画一个肖像,就说明很多的问题了,这是我要努力的地方。” 采访结束后,我们给郑维拍摄肖像的时候,他爬上梯子,与背后那棵枝繁叶茂的“摇滚树”融为一体。一种情结虽然结束了,但另一个新阶段似乎才刚刚开始。

  郑维 弹琴的人之四-电视头 250x270cm 综合材料 2016 Hi艺术=Hi 郑维=郑 音乐在放着,画在画着 Hi:在创作上,你似乎是一个十分勤奋的人。

  郑:就展览来说,基本上保持每年一个个展的频率。每天的生活,都是围绕着工作进行,不是在画画,就是在准备画画,每天平均动笔时间大约6个小时。因为就住在工作室里面,早上起来吃饭之后就准备画画,午饭后下午休息一会儿,然后继续画画。晚上光线不太好,可能差不多画一两个小时。 Hi:平时除了画画,还有哪些其他的活动?

  郑:工作之余,喜欢听音乐、看书。其实也不是特别专业,音乐一直都是放着的,画画时也在听,除了摇滚,也包括电子、爵士,什么都有。 Hi:你看上去,不像是一个特别“摇滚”的人?

  郑:对,形象上可能不是。其实摇滚乐不止是很暴躁的那种音乐,它是包罗万象的,尤其是早期的,很轻柔的声音,也能直达你内心。摇滚乐手也不一定都打钉、长发、朋克,很多早期的摇滚乐都是“好孩子”的形象。 Hi:你是学版画出身的,但创作的方法并不是传统的版画方式。

  郑:对,我一直试着做版画与色彩的结合,我之前画油画接触到色彩,就想把两者结合到一起,试验了很多,目前都是采用这种形式来创作的。我觉得这是很值得自己去努力探索的东西,而且可能还有很多没有达到的效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家看现场 之一 活结乐队木刻和综合材料 73X54cm 2015 节奏的掌控要适度才行 Hi:你最开始想做的这样一棵巨大的“摇滚树”的想法来自哪里?

  郑:当时脑子里有很多的形象,因为我通过读书知道很多摇滚乐手和他们之间的脉络,可能就是无意间有这么一个想法,我就觉得应该做,跟老黄(黄燎原)聊了一次,他觉得这个想法行,应该能挺震撼。正好那个时候我有了工作室,也能画得下。 Hi:这棵树上没有中国的摇滚乐手?

  郑:对,因为我只画到70年代出生的乐手,中国的摇滚乐还是太短了,从1986年崔健的第一声算起,也就仅仅30年,毕竟摇滚这个东西是人家的,中国可能只能算是一个没有画像的树枝吧。事实上,还有很多人都没有画上去,原本计划的有300多人。

  郑维 The Tree 577x380cm 木刻 综合材料 Woodcut Mixed media 2016 Hi:你的创作受到哪些艺术流派、大师的影响?

  郑:我喜欢表现主义的东西,还有英国的那些肖像画家,比如弗洛伊德,德国的奥尔巴赫,还有波普艺术,这些对我都有挺大的影响。波普艺术会把流行的东西用到图像上来,我也会选择一些当下流行的东西放到作品中;而在绘画的力度上,可能会与表现主义更接近。

  Hi:这个系列收官之后,有何创作计划?

来源:HI艺术人物 作者:张朝贝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