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06-06 14:22
今年夏日,全国不少省市持续高温。进入暑期,喜欢艺术的朋友都会去哪?颇受追捧的莫过于连日游客如潮的敦煌莫高窟。有游客表示:“目前的莫高窟可以用‘摩肩接踵’来形容,排队基本就要用上40分钟,而且大大压缩了参观时间。加上天热、人多,洞窟内空气混浊,参观体验并不是太好。”
敦煌长期以来都是喜爱艺术的人心向往之的地方,但是,旺季扎堆到莫高窟,大量游客在某一时段内集中参观,会使脆弱的石窟壁画和彩塑受到严重威胁。所以敦煌研究院近日发出呼吁,希望游客错峰参观。对于艺术爱好者来说,暑期能体悟艺术的地方很多,如各省市的美术馆、博物馆等。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发布消息称,考古人员在对位于陕西省富平县吕村乡新庄村的唐高祖曾孙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唐代山水画。据墓志记载,该唐代墓葬墓主人名李道坚,是唐高祖曾孙。据了解,学界一直认为2015年唐代韩休墓出土的独幅山水屏风画为唐代最早山水壁画,当年还曾引起中国早期山水画研讨热潮。但李道坚死于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稍早于韩休,因此该墓屏风画可能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唐代山水画。
最近,值得关注的还有日前在北京鸟巢文化中心携手意大利米开朗基罗故居博物馆带来的“米开朗基罗国际艺术展”,本次展览引进展品105件,系统介绍了米开朗基罗的素描、雕塑、建筑、诗歌、湿壁画等艺术成就。而著名的《大卫雕像》、湿壁画《利比亚女先知》等授权复制品成为本次主推展品。然而,由于并非原作,部分观众表示了失望。其实很多艺术家的作品,在被美术馆或博物馆收藏之后,考虑到对原作的保护等原因,普通民众想要看到和了解到艺术家的创作脉络和学术地位,往往只能通过复制品的展览来感受,不能看到原作,确实是一种遗憾。不过也有观众表示,每个人对于展览的诉求和希望值不一样,如果通过展览能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对艺术知识的了解,那么即便是复制品也是有意义的。
提高审美、了解艺术,近日“上海博物馆暑期Smart Muse Kids平台夏令营”让小朋友在趣味中走近了艺术。据介绍,这是上海博物馆第一次举办这样的夏令营活动,其宗旨是把博物馆藏品展览的优势和青少年教育的心理结合在一起。在7月和8月,夏令营通过网络召集80个小朋友,在课程的组合上根据上博展览的板块进行现场导览,老师带着学生进入展厅,结合陈列的文物,进行具体的讲解。此外,还有功夫、诗词、书法、绘画课实践等。博物馆向公众分享艺术品不失为公众了解艺术有效的方式。据报道,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SFMONA)这周收到了200万条短信。该馆现有馆藏作品34678件,研究表明,观众以平均7秒的速度一件不落地看完需要近3天。于是,“Send Me SFMOMA”短信服务项目应运而生,发送短信便可收到馆方发送的相关主题藏品图片以及文字说明。当然,不管Send Me是否给博物馆里的那些“沧海遗珠”们多了几分亮相人间的机会,从某种程度讲,这个项目以最简单的方式为艺术带来了广泛的关注度,而走近艺术的同时,兴许也会感受到它为炎热夏日带来的一丝凉风。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