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生活随笔]《互联网趋势报告》发布,更智能的生活一定更好吗?

​​纵容人性的互联网产品,是在让世界变得更好还是更糟?

undefined

​我想不会有人否认,新千年以来,互联网行业一直是创新和竞争的发动机,产品飞速进步迭代、使用体验不断优化,为我们带来便利,也吸走我们的时间。

不久前,美国最大风险投资基金 KPCB 的《互联网趋势报告》公布,我每年都会关注这份报告。在今年的报告中,我发现这个行业不仅各项增速在放缓,科技界业内人士也开始反思一些此前令人欢欣鼓舞的技术突破:数据导向的用户体验、让你获得更贴心服务的隐私数据搜集、纵容人性的产品设计,是在让世界变得更好还是更糟?

undefined

KPCB 合伙人 Mary Meeker,《互联网趋势报告》发起者

​可能很多人也和我一样,习惯了Spotify依据我听过的歌曲展示风格相近的歌单,Amazon根据我的订单和浏览记录推荐类似商品,甚至微博也会参考我的使用习惯向我推送可能感兴趣的话题。互联网产品仿佛越来越像和我一起生活多年的家人,了解我的喜好,不会强迫我接触不喜欢的事物。

但我们很多时候可能都忽略了这种贴心背后的商业逻辑:通过“投其所好”,Spotify 的日参与率从 2014 年的 37% 提升到 2017 年的 44%,而以大数据为支撑的今日头条,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远远超过其他新闻类平台。

关于精准推荐,科技界的热情在降温,质疑的声音开始出现。因为获得个性化定制的前提是交出自己的隐私——包括真实个人信息和网络行为模式信息。

今年2月,Google、Facebook、Youtube 等科技巨头公司的一些前员工成立了非营利组织Center for Humane Technology,并发起名为The Truth About Tech的运动。他们认为技术劫持了人类思维与人类社会,指责科技公司争取用户注意力的竞赛侵蚀了大众的精神健康。

undefined

Center for Humane Technology的宗旨

​报告中另一个与我关心的现象有关的观点是,在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增速放慢脚步,而且智能手机的销售增速也不再快速增长的当下,视频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千禧一代”的线上社交参与率几乎是百分百,当视频生产门槛降到和拍照一样低,分享视频就成为生活里重要的一部分。

全球范围内,Snapchat 和 Facebook平台上用户分享视频的点击量还在快速增长中,在中国,抖音和快手两个短视频应用已经各自有了超过 1 亿的日活用户,平均每天使用时长超过 50 分钟。这增加了自由职业者的职业选择,对新产品和技术充满热情的终生学习者,往往就能成为获益者。

在我看来,关于大数据对人的思维和行为习惯的改变,以及以及如浮士德交出灵魂一般交出个人隐私以换取好处,这些都是值得反思的问题。反思也许会令科技公司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不仅仅考虑用户粘度,也如Center for Humane Technology一样考虑人类的最大利益。​​​​

关注郑志刚

微博@ Adrian郑志刚
微信@ Adrian郑志刚
(ID:adrian_artdiary )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