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事陶笔记本,当初的创作的理念和追求又在脑海中翻滚而来。戏泥游戏,以砂史先贤的影子中去追寻曾经的记忆。清代乾隆工的表达方式,以其繁杂而又精巧的工匠精神反映了一种时代的审美取向。作为当代的制陶人,学习和理解古人工艺的探索,常把我的思考拉入与古人对话的砂陶艺朮创作之中。镂雕,这一既繁杂而又美观的装饰艺朮形式始终在脑海中盘旋。在卅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结合紫砂陶特有的古朴之气质,开始了运用雕刻,镂空粘贴等技法,在取形浑四方方壶且又古朴简洁的形器上,以四面拼贴镂空云龙之图案以表现华夏民族图腾龙为题,利用朴素造形浑转角之留白,使之繁琐与简洁形成反差,这样在造形艺朮的表现上做到了疏密相间,同时在设计云龙图案时利用龙身粗细变化中形成主体图案与衬底图案之反差。突出了龙的主题,使变化的线条产生流动的气息而增加了视觉效果的透视感,这在中华传统美学中谓局部的章法与整体形体的疏密,虚实相得益彰。加上朱泥胎色的红润与朴实,将砂壶器形的表现力既继承了传统,又揉和了现代陶工站在历史高度的基础上形成的审美取向。况且这么大的朱泥壶加上乾隆工精彩表现,无不为我砂陶涯艺增添了一份光彩。路遥遥,艺无涯,在人生七秩之际,复忆砂壶的创作之路,感恩人生之选择,快乐的旅途风光无限,艺朮青春长存。

吟古音,华夏文心,龙腾云中游。戏泥艺涯卅春,胎朱红光千秋颂。岁次癸已仲冬吉日,雲溪精舍主人北辰。

路朔良生于1949年,字逸云、号北辰,云溪精舍创始人,中国十大紫砂名家,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路朔良大师生长在书香门第,诗文传家,自幼酷爱书法、绘画、金石、镌刻和雕塑艺术。他将书画、雕塑等表现手段运用在紫砂陶器表面,妙手超凡,他以雕刻、堆塑、贴塑、泥绘、镂空等技艺创作紫砂陶器,丰富了陶刻和陶塑的艺术语言,大大地提高了紫砂艺术的品位和艺术价值,作品独具匠心,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