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自古以来,以雪景入画,非常鲜见。即便是范宽、郭熙、唐寅、曹知白、黄公望等虽然也画过雪景图,但并不代表中国山水画家喜爱雪景题材。一个根本原因是,雪景在许多人心目中冷酷无情,即缺乏江南水乡的旖旎,也没有春夏姹紫嫣红那样吸人眼球。象戴成有这样,几乎一生以关外雪景图为伍,在国内是罕见的。
戴成有《冬眠》
我不熟悉戴成有,我只是在微信圈里欣赏过戴成有别具一格几十幅雪景图,是大写意的,留给我十分深刻的印象。
戴成有《山之舞》
戴成有的许多雪山图纵横千里,恢宏阔大,抒发了作者对关外山河另一番雄奇的感叹。可以说戴成有的关外雪景图,浩然雄浑,意境高妙。
戴成有《冷气寒山》
在手机上阅读戴成有这些雪景图,冷酷中渗透着关外人的彪悍,旷达中凸显着关外人的豪爽,而坚韧不拔的雪松则使我想起《寒松赋》:“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斯独茂于苍翠”。戴成有这些大写意松,弥漫着关外人不屈不挠的人文精神。
戴成有《边塞风雪》
有人说:“读戴先生山水,都有一种情绪感染”。此话所言无虚,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的“大写意”笔法墨法中读得出来。大写意,自古以来就是酣畅淋漓的表现物像丰富的内涵的方法之一。他完全区别于工笔和小写意,工笔和小写意始终受限于物像自身真实的一面,要想借助于工笔和小写意表现关外的“气吞山河”的山川视野,无论是工笔还是小写意都脱离不了细腻清秀的窠臼。倘若如此,则很难表现关外世界的奔放与旷达,粗犷而豪迈。不自觉的就将关外大千世界描述为顾盼多姿的江南水乡了。
戴成有《抗联日记》
戴成有先生的大写意笔墨,雪景激扬、奔放、雄浑。他的视野绝不是眼前几片飘落的雪花和萧杀疏简的针叶灌木,而是“博怀观远”和“澄怀味象”。东三省的大小兴安岭,吉林长白山以及连绵起伏的丘陵山脉和一望无际的松嫩平原,都在他的视线和笔墨之内。戴成有真正做到了“挥纤毫之笔,万类由心,展方寸之能,千里在掌”。他驭笔而行,饱含对关东大地的一片深情。点、线、墨之间洋溢着旷达,粗豪。画面恢宏大气。他信笔挥洒,万毫齐力,将浩瀚、圣洁、高贵的雪景演绎的酣畅淋漓,澎湃激昂、恢宏壮丽。
戴成有《长白冬韵》
中国人的思维特征是“意象”思维。中国画的大写意,强调的是大道至简,往往以概括性笔意,将物像的形神,兼备而出。
戴成有《长白山》
戴成有的雪景图,以大道至简的笔意,着力追求关外的自然景观与关外人文的大格局、大气象、大境界的高度融合。他以概括性笔法,突出对白山黑水雪景整体神韵的把握。从戴成有的雪景图中可以看出,他十分强调画家的主观意识,注重关外风雪景致意趣和意态的表达。戴成有的大写意以坚实的造型能力作为依托,敏锐的把握、高度的概括和恰当的表现黑土地上的山川雪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戴成有把握住了关东雪山雪景的创作规律。
戴成有《长白银辉》
戴成有先生的雪景作品命意超迈,颇有气焰,已然自成一家。戴成有先生的雪景图必然在中国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戴成有先生是关东大地上的风雪精灵。
丹青居士
2019.9.23
作者:丹青居士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