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这本教程系统阐述了东方绘画的语言方式和审美特征——色面造形。教程分为“上篇——造形”与“下篇——色彩”,详细介绍了在平面空间中创造图形和配置色彩的基本方法。
教程的作者是中央美术学院胡明哲教授,她以30多年的教学积累设计出丰富有趣的课题,每一个课题都有明确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理解绘画是一门“视觉语言的艺术”。每个课题都提供有效的方法论——引领学生以最基本的语言要素,做最基本的语法练习,传达出最本真的语义,逐步具备艺术家最为重要的“原创形式”之能力。
其实,色面造形不仅仅是东方岩彩绘画的典型的语言特征,也是一切绘画的抽象的形式骨架。因此,《色面造形》教程不仅可以作为中国岩彩绘画的基础教程,也可以作为所有的绘画造形的参考书目。
这一期主要推介教程的上篇《平面造形》部分
色面造形——岩彩绘画形式骨架
《色面造形》目录
平面造形教学场景
平面造形课程讨论
平面造形课程讨论
《平面造形》课程作业是岩彩绘画课程展览的重要部分,曾经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上海刘海粟美术馆,长沙师范学院美术馆,北京岩彩艺术馆展出过。深受专家学者和广大学生的欢迎。
2015中央美术学院展场
靳尚谊先生参观课程展览
钟涵先生参观课程展览
2016湖北美术学院课程展场
湖北美术学院课程展场
湖北美术学院课程展场
2016天津美术学院课程展场
2018上海刘海粟美术馆课程展场
冯远院长参观课程展览
上海刘海粟美术馆课程展场
2019长沙师范学院课程展场
2019岩彩艺术馆课程展场
《平面造形》课程目的:
一,培养造形的意识和眼光。造形意识——是人脑对于图形的本能敏感,可以自觉归纳,自觉运用,自觉思维。
二,掌握造形的方法和能力。学会运用绘画语言的基本要素及基本语法。激活学生对于平面图形的想象能力和原创能力。
将具象的物理结构转换为抽象的图形结构。
胡明哲老师在教程中多次重申:无论绘画作品表象是油画,版画,水墨画,岩彩画,都是画家在有限定的平面空间之中,编排图形结构,色彩结构,材质结构的一种游戏行为。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作品,是将形,色,质,智慧的编排成一个有机的和完整的结构,并且演绎出让观赏者的视觉,能够领会和解读的精神情感。
无论作品风格是具象还是抽象,绘画的语言形式本身是抽象的;绘画创作的思维方式也是抽象的——作为单词的图形和色彩是抽象的,作为语法的结合构成关系是抽象的,最终支撑画面传情表意的形式骨架结构是抽象的,画家对这些问题的思维方式也是抽象的。
因此,能够将绘画语言本身作为思考的对象,具备反思语言结构的审析能力,具备再生语言结构的原创能力,才是一个专业画家的基本能力。
经典解析 学生作业
经典解析 学生作业
经典解析 学生作业
由此及彼 以一变三 学生作业
由此及彼 以一变三 学生作业
意象空间 学生作业
意象空间 学生作业
意象空间 学生作业(高远)
意象空间 学生作业(平远)
意象空间 学生作业(异形)
《平面造形》课程思路清晰,图文独特,方法翔实,对于因为造形不得要领而烦恼的青年学生,具有很大的启蒙意义。
备注:更多精彩内容尽在《色面造形》一书中,关注“岩彩艺术馆”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店购买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