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王亚中艺术笔记与作品(二十四)

      非具象作品的介入,有时更应体悟聆听心曲的弹奏,她不是某个音符的精准,可能更是在互为结构中成调。我们在艺品制造时,可能忘掉了形色体的存在,可能也不曾顾及关注局部的技术含量与雕琢,在空境中,偶得其中心路的指引,惯性与未知中产生图式呈现。我们并不知道结果是怎样的审视格局,只在用心的节奏,应合着新生命的呐喊与执念,有时也模糊了初衷的设计与妄想,在心灵底层涌现的生命细胞,起了作用。我们无法刻意地强求结构的完美性,只在对立统一中,找到一些物理支撑。终了的生命诞生,却是独立在心神自由畅想的框架之外,形色体在堆积运作过程中,有时也失去了她本来的理智和方向,拥挤中,却也升华融合至故事的陈述与段落间。艺术的玄炒之处,也许是未知的召唤,星光的指引,生命感悟的自由落体,才显得真实或与万物之规律协调合唱,心神交响,色形泛滥,在自由落体的讨论中,呈现了一些弦外之音。艺术最终是合奏体的产物,并非单纯的理性与感性陈述,只有顺着笔痕足迹的审读,也许能得一些妙理,有时艺者也是茫然不知所措,只能跟着新世界的节拍奔袭。(2020年2月5日)       艺术新生命的孕育与诞生,是艺者自我真诚的表白与坦诚。我们的动能推力,应一直是生命体验的述说痕迹,而不可违背自我意识的心象轨迹,更多的应拋弃常理常规的框架规定范畴,去记录心路的原始认知。我们不知走到哪里去,也不考虑形色体的基本意识需求,一切形色体,均是生命历程的协从者,只需直述心灵之意见,笔痕印迹,则有意象显出。我们不刻意追寻故事的完美性,只感受故事带给我们的心律波长,并触动着我们的感应神经,出现鲜话的语言述说。所谓艺理的节奏调节,均在述说过程中自然形成,而不去在分贝上过分的料理弦音。艺术新生命的出现,她本身会有新的语法方式面对观者,而艺者做为第一面对者,更应宽容新生命的举止与言行。艺者的愿望与终极企盼,也许只是一路呵护着种子的盟芽与成长,放下心绪之杂念,聆听新生命的话外音,跟随着她走向远方,探究末知。(2020年2月8日)        非具象语言的生成,只能是在一种个体认知中,形成符号,或痕迹,或链接。我们在长期的色形体感悟中,对色形体的根本认知与反射,理出一个述说体系,在一件艺品中,她也许并非单纯的在述说一个故事,或更多的是在多线性的轨迹上,在产述一个意识可视状态。我们不能在有限的三原色中,偶得情景再现,但也能靠近或贴切一些未知印象。她可能是风的组合,也许是水分子的拼凑,或是心绪的反复叠加,或是音符的交响。既然色形体已在结构中粘合,必定有道理的重新言论,或是生物体的纠结,或是规律性的倒置。一件艺品,也许只是故事中,零星点滴的记录,但作品的前因后果,却也离不开每一件作品的链接与关照。艺者只是在走一条无人走过的道路,在行走过程中,偶发一些新的链接体系,来充实自我的妄想与追求,也许是在重复中,看到星光,也许是在偶得中发现故事的根本,也许只是行走者的本身,也许只是一个故事的虚幻和影像。(2020年2月9日)        有时,非具象语言,需在不同的时空,时段,反复讨论叠加过滤,方能偶得一些意识可视语言。我们反复论证着艺品心路的准确性,时而在瞬间得一心绪的铺展。有时,一言道不尽初衷的愿望,需在天时恰到之处,偶得语法的规整与拼接。有时,多种语言体系的融合,才能了结一些妄想与初衷。艺品是艺者心底深处意识的可视再现,本体潜意识的翻腾,也不能纯粹用语言解释全面,可能她的生命诞生,需要更多的观者来呵护与拼接,解读未道出的意识映照与心点。艺者只是表层体现与深层认知的拖拽者,展现的意识认知精神盲点,却也含在其中,而不能言尽其意。当艺者以色形体的全部能量,呈现于观者,可能艺者的任务已完成,或艺者也转换为观者,而脱离艺品本身,隔空观望,重新审视认知艺品的种种含义,却也忘掉了在拖拽过程中的升华轨迹。艺品独立之时,则是她与观者,共冋讨论初衷与内核的行为开始,至于所产生之道理,走向何方述说,却也是她自己的事了,艺者也只能在远方,偶而思想些她在盟芽状态时的理想与愿望。(2020年2月10日)       非具象艺术的陈述,有时更多的是在偶得中,发散集结。我们介入叠加着种种妄想的述说与构架,在意识与潜层意识的述说过程中,可能在色形体的搅拌中,偶得述说新语言的诞生,但其中不乏是自我在之前学习中,遗忘的多类图式叠加产物,或已不能自己的去散发这种所谓新奇。我们完全脱离摆脱开前人已有的图式,是很困难的,只能在介入之时,或运行过程当中,尽可能的坚守未知偶发状态的拿捏,尽量去库存式的找到鲜活的真言与述说的可能。我们在前行中,排除着已有图式积累与印象,努力的建立新的结构体,这需要长时间的浏览众家艺品,隔离众家之所长,所成熟的述说语言和方式,因为过去式和艺术无关,未知的偶然出现,才是艺者深研探索的开始,尽量让未知体系的述说,占有述说的整个空间,或尽量加大末知体系述说的百分比,我们只有在原有的体系架构中逆行,才有可能得到新点的启航。感受当下之生命体悟,完全进入色形体的未知内部核心细胞,方可能重新链接故事的初衷之认知,也许才能免强支持着新生命体的成长与延续。宏大的艺术丰碑与丰富多彩的历史长河,只是艺者思考的回望比兑,而不能重拾旧物,反复过去打包而陈述叨叨。(2020年2月11日)       非具象语言的图式,是更在意强调灵与肉的集合体。在图式生长和架构的同时,里外乎应,深浅拖拽。孕育之时,从自然的萌芽乃至春夏秋冬式的体悟中,逐渐建立了生命的主杆与分支表层的任务体系。一件艺品,重要的是产生呼吸感,具备生命的体相,无论涉足任何故事的把控,色形体都需按层次和生命的透视特征,去对待去链接,尽可能的融入血液的细胞组合,感知结构骨架的支撑,并应有肌体的弹性表述。至于音调的应用或节奏的高低,都有在生命体中伴随吟唱,或大弦与小弦的千言路转,显出江河之姿态,宇宙之牵挂。妄想是做为动力参差在图式的交谈中,展现升华与言表。非具象或抽象主题,并非用文字能述说的清晰易懂,但在色形体的外表审视下,或多或少的感受其反射出的道理,或体验到时空与命运的撞击声。我们在太多的未知中,行走记录,却也不能忽略心神之外的滋场拼接与关照。艺术应是未知状态,或正在解读生命体的容纳箱,或心灵语言碎片的搁置体。(2020年2月13日)       艺术故事动力来源,不仅仅只是从自我经历与生命体验中感悟,也常常因为人类发生的事件中,反射出更多的思考与发言。时代更叠,个体处于环境中的生存变化,对自我感受的反应,固然造就了很多要求陈述的冲动,也迫切抒写记录着反应曲线和轮动轨迹,并不断调整着图式与心灵的契合点,使其更精准地反应出艺者的愿望与思想。艺者身处人类环境中,时常被重大事件,或关乎人类本身命运的共同反应状况,也不可能置身度外的圈定自我感应半径,而单纯的专注自我认知,更有可能的会自然进入大循环的体系中,与人类生存命运共呼吸。在此大循环体系反应堆中,艺者可能将悲鸣与未来的模糊概念,更清晰化,更具体化,或更加简单化的直言了事件的两极意识状态,或也在一种无序的纠结中,产生出精神与灵魂的直白书。艺者不可能改变现实的故事演变或转化模式,只是记录了人类共同体的个体分析与愿望冲动,使其作品在人类的精神曲线中起着微不足道的平衡作用,为后来观者牵引出一些当时状况的心理反应与思考。艺术在大状况进行时下的作用几乎为零,有时确实也是为零作用,零动能。艺术只是在人类大平衡的环境中,才能显其重要的一面,也许是个提醒,也许是个曾经,也许只是些沉淀物,最终也只是个体言论的记录仪,但她确也是人类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她直言陈述了人类意识在事件中的可能性,和人类基因反应的重要图式。(2020年3月3日)        画,其实不是自己画出的,我们做艺术,从初始介入艺术学习,到成熟感悟期,经历了研读前人作品,复制,惯性描画,至个体感悟制造,实在是早期的知识储备的重新组合,大多都是拼凑而果的。进入自我感悟期,则也是精选前人描述语言,与个体性格相吻合的产物,所谓“悟”的基础是建立在前人模版下的变异体。少数天才画家则强调主观掌控,直述个体宣言,而生出了另类奇异述说方式和思考。我们在“悟”,也是生命体验之感,有时专注自我理想,才是艺术思考的根本基础,有时自我解读作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连自我体验状态也述说不清,或意图重心点,也不去讲究,只是前人技术局部的叠加成图,则就和艺术无关了。做“艺术”和做“美术”,“探索”和“复制”,确有质的区别。艺术不是“玩”,是一种热爱,是一个生命体的捆绑物,是与呼吸同在的。如能将艺术学习方式或思考方法,调换一个角度,就不会陷入长期的“无我而为”的状态了,可能就会更真实了自己,也真实了作品,也能更充分地反射出自我陈述妄想。艺术学习,到“成熟感悟期”,重在“排他性”,而不是一直在学习别人长短,应是自我解构的重要阶段,观摹,阅读作品,是为了避开他人状况,激活自我之本体动能而去述说,包括抛弃自我之假象,每毎应为归零状况而行为,而艺术。(2020年3月20日)       个体艺术表述语言的生成,应该是阶段性的状况。艺术家对事物的认知,均在不断的思想中变化或变异。我们做艺术是在实践中,更新或变异认知态度,并不断的延续或改变已形成的语言习惯,不断的发现新奇或新的视角,新的语言。艺术的述说方式是多样性的,并在不断的前行中,偶发或发现更多的可能性,或更准确独立的述说方式。艺术的陈述语言,并无简单与复杂的考量,只是寻找到更贴切的未知方式或图式加入,在其中一阶段形成惯性,或称所谓风格状态。艺术一生并无形成风格的要求,也只是反复围绕着意识妄想圆心,去行进,去完成途中的每个坚实印迹。形式可多样或可单一,这两点可能不需要连带思考,决定和引领因素是对物象认知态度的反复,并在偶发中的种种试验。艺术家的任何一件作品,都不能全部代表个体的全部认识,有时只是有一说一,或连带部分认知陈述,或标明即时宣言重心。有时确也是偶发图试的先行陈列,也许艺者的思想性是在以后的作品出现后,才明白了之前初衷愿望。艺术无定式,一切作品都只是认知时间的标注或投影,或在不断的认知中改变着表述方式,艺术永无终点,永无固定模式,但有圆心和执念的不断移位。(2020年3月25日)      艺术家风格的形成,只是观者和评论家的言论,有时艺者的风格,也常常是一种态度与习惯的痕迹。艺者对物象或故事的关注,变异或直观表述,均在自我的喜好方式,即习惯表达方式中进行,而纯艺者坚定的观望自我态度,是不太注重常规式的表达,必定与应用自我修为和掌握的技术介入发言。我们常说艺者,艺品独一无二,但谁又能完全摆脫别人的直述和现实干扰,谁又能完全脱开前人的足迹和光影。我们重新组合,拼凑意识,并也在行走时,感悟时间与空间对自我反应,我们对美好事物的谜恋,对自我意识的输出,也是在否定与重建中落锤。艺术行为并不是开心的事情,甚至在纠结与搅伴中前行。我们在苦苦的寻找更贴切的语言,使用更生疏的技术去实验,我们也更负艺术使命的去完成永不满足的现状呈现。我们更无法将风格与传递做为目标去完成作品。我们总是在尝试新奇,否定过去,而历史留存的炅魂之品,均是过程的日记。艺者无止境的追求完美,表达自己的言论,我们几乎不可能按一种规矩行走,而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都是从零出发,时间永远是不一样的展现方式,而大多艺者的风格形成,只是无奈之举,重复几乎成了天才与愚味者的遊戏,也许自我回望更有明晰与意志坚守,才能看清自我之路线,并无和他人比对之意,也只是生存与妄想的矛盾体,也只是自我焦虑与纠结的过程日记。(2020年4月8日)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