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每一段文物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这个故事可能来自于古代,也可能来自于现代,而文物本身则是承载着中华文明数千年的文化,是我国研究历史的根基。
众所周知的是,不管是在什么时候总是会有人为“利益”而冒险,盗墓贼便是其中之一,尽管我们现实中接触的很少,但不得不说,这样一群人不管是在过去还是现在都一直存在,许多国宝文物都是通过他们的手上传到了国外。
我们都知道香港是一个自由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也是中国盗墓走私文物的聚集地,许多文物都是在这里被盗墓贼或者古玩商转卖给了西方,好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被盗文物开始回流内地,当然在过去,仍然有许多专家为保国宝而做着不懈的努力,马承源先生可谓是这其中最出名的一位。
马承源无疑是考古界的权威人士,尤其是在青铜器研究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他在九十年代初期的香港一家古玩店中买下了十四个青铜编钟,成为国宝。
有人可能会疑惑,国宝怎么会出现在古玩店中?事实上在马先生将编钟买下之前,根本就没人知道这些编钟的价值,甚至这些东西放在古玩店中都快“发霉”,许多对古董了解的人都会认为这些编钟实在是假的不能再假了,而马先生买下这些编钟其实也是下了不小的决心。
原来这些编钟上的文字都是用金属刻上去的,然而在我国出土的几万件青铜器中却没出现过这种刻上去的铭文,青铜器上的花纹文字全部都是事先刻在陶范上,再浇筑的同时,花纹和文字自然而然的就留在了青铜器上,这似乎已经成为辨别青铜器真假的常识,我国也有许多的陶范经常出土,这十四个编钟用“内行”的眼光看实在是假的不能再假了。
但马承源并不这么认为,因为他本身就学习古文字,并且知道金文的风格来自于西周,但是造假的人却没必要用金文去写上完整有意义的句子,而且这些盗墓贼若真的有这种本事,完全可以不用靠盗墓吃饭了,去大学当教授都行。
其次造假者若真的想要造假,为什么不去做一些更像的作品?因为这种将铭文刻在青铜器上的做法只要稍微懂的都会认为是赝品,造假者并没有用浇筑铭文的方法,这显然说不通。
经过这两点的判断,马承源认为这些编钟极有可能是真品,但是古玩店老板因为极有可能是假货的原因,将十四个编钟卖出了“白菜价”,每个不到六万港元,虽然在当时看来很多,但哪位老板要知道这些编钟是真品的话,恐怕价格会翻百倍都不止。
最终的结果证明,马承源的眼光并没有错,当他将这些编钟带回去,除掉上面的锈迹时,不得了!他看到了令人激动的三个字“晋侯苏”,随后他又将整个铭文拓下,真相才大白于天下,原来这是西周周厉王时期的一套编钟,甚至比曾侯乙编钟还早了几百年,说是国宝一点也不为过,而且这十四个编钟还有两个小的编钟一并出土,当时并未被盗墓贼盗走,对比之下,更能说明这十四编钟是真品。
现如今晋侯苏编钟已成为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我们今天能够瞻仰到这精美的文物,马承源先生有很大的功劳。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