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008年3月11日

  2008年3月11日 晴 有云

  春天似乎快要来了。虽然院子里的树还看不到一点绿,但在空气中已能闻到一些苏醒的气息。2007年在一次次地飞来飞去地旅途中,在各种媒体的狂轰滥炸中,在这件事和那件事之间的沉闷空白与冥想中很快的过去了。当去年这时,还期望开始一些让自己兴奋一点的工作,但很快被各种必须赶赴的集会取代了。紧跟着夏天来临了,紧跟着秋天降临了,接着冬天也在不知不觉中渡过了。这期间似乎发生了很多事——生活的、家庭的、艺术界的;市场继续在爆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的新工作室落成了;芬兰的个展在一些让人回味的“插曲”中结束了,等等。

  中国这几年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让人来不及去判断,去选择。不断地“惊喜”似乎在刺激着我们身不由己地只能去适应,只能跟着快速奔腾的潮流而滚动向前——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这辆快速奔驰的火车将会把我们带向何方?没有时间(似乎也没有必要)去思考太多,如果你还有欲望似乎已经足够了。

  不要去度量生命的现实究竟存在多大的距离,不要去怀疑理想和未来是否在同一个方向。一切似乎在提醒你主要坚定地运用失忆的能力去拥抱现实,展望未来就可以了。尽管到了夜晚,精疲力竭地躺在沙发上,打开多彩的电视,满脑袋仍是一片迷茫。一个接一个的关于生活的虚幻。记忆像一条被水泥盖封住了的暗流,只在我们的睡眠中悄然淌过,错乱了时空。

  女儿在一天天地长大。她所固守的那点童年的记忆随着成长在一天天地破灭。现实与她所理解的“记忆”似乎在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迫使她必须有一个全新的面对。虽然矛盾,虽然困惑,但新的生活将会带来新的记忆,虽然并不意味着是对过去的某种补充或延续——是这样的,当残缺和互不相干的记忆被生活编织成一床五彩的棉被盖在我们身上时,我们的梦幻将会是怎样的呢?当第二天在阳光中醒来,我们是否会清晰的意识到我们真的是从昨天走过来的吗?是这样的,每一天也许是一个开始,也许恰恰是一场结束。

  不知为何,这几年老是回想起20年前读过的马尔克斯描述的百年中的马贡多小城,尤其当自己漫步在昆明永乐路那条散发着混合气味的街道时。

  那天一帮朋友谈起早年读过的《马丁·伊登》、《约翰·克里斯多夫》还有那个人格分裂的《纳尔齐斯与哥尔德蒙》。当然,自然过渡到米兰·昆德拉。他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相似的意识形态背景,面临相似的现实尴尬,遭遇的却是不同的文化状态。几十年来,我们从外在到内心都在寻找某一种或某一类值得模仿的对象。在这个“模仿”的过程中,缓慢地,小心谨慎地接近我们的真实的现实,遥远儿不敢攀及的传统。以及每天都在跳动的敏感的内心。时过境迁,那些曾经激励过我们的人和书,如今似乎才真正成了自己最亲切的朋友。马上要去布拉格了,那些曾经在黑暗中像一支蜡烛照亮我们的卡夫卡、米兰·昆德拉的故乡。那些曾经散发着浪漫主义和血雨腥风的街道,很快将从电影中,从书本中走下来,成为一座欧洲的又一个城市。

该日记为作品《描述:2008年3月11日》文字

  作品图片&信息:

74U2dguNuqeRN6q0Qtc0wdW7z4RwXkUSSnKAXieQ.jpg

​《描述:2008年3月11日》,2008年,灰色签字笔、油彩绘于彩色照片上,180x350cm

作者:张晓刚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 马瑞斯

      如涓涓细流滋润人心
      01年前 0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