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刚上初中时,就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作家。于是,废寝忘食地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名著。为那些好词妙句而惊叹不绝,常常心记口背,希望在自己写作时不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知识的积累,从上初三起一直到高中毕业,写的作文时常成为班上的范文。也成为男同学妒忌、女同学羡慕的对象。语文老师常称赞说;“文笔不错”,因而对自己写的东西要求更高,字、词、句子反复修改推敲,精益求精,也偶尔有自认为的妙文投稿并被见报。
在初中时,除了爱好文学,也对绘画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大概在初一时候被杂志上的一幅西方古典油画印刷品所迷,逐渐放弃成为文学家的梦想,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大画家。从此与绘画结上了不解之缘,以后,读大学上的是美术系。
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个教师,在教书育人期间,迫于评职称的需要写写教学文章,也喜获评委青睐,得过几次小奖。
教书育人虽然是一个美好的职业,有感于自己的青春远逝,而又不甘于平平淡淡,于是便想考研。有道是,有志者事竟成,在不知不觉中又读了研究生。由于早就放弃了写作,当毕业那年,为三万字的研究生论文而头疼不已时,才有感于“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至理名言。为了写好三万字的论文苦不堪言,但终归熬出了三万字的毕业论文,并传到网上。
今年3月11日接到中国美术馆的黄丹摩先生的电话说,想要刊我的研究生论文于《中国美术馆》上。才发觉努力是有报酬的,在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学术性文章之难是可以想象的。并且黄丹摩先生告诉我按国家级刊物付给我稿费,喜悦之情不需言表,谨做此文以自勉。
作者:曾云黛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