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贾又福画语录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艺术经典大家入史研究与传承工程
王恪松 贾云娣 孙玉霞 轩玉荣 孙莉 编 荣宝斋出版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在李可染老师画展开幕之际(之三)
去年,“半截子”美展期间, 一位作家朋友对我说:“李先生来看展览,整整一个上午我陪他,没想到他看得那么认真,一张不放过,我多年没听过这么认真的大课了。”今春三月,李先生来看 黄润华、许继庄和我的联展,一百多幅画,一口气看了三个钟头,我敢说,在美术界很少有哪一位长者对学生有这样的良苦用心。多少年来,我碰到不少年轻人,站在展厅中央,原地不动,四壁环顾,然后大步流星绕一周拍手而去。那么,在大师的眼里,小人物的画展是否不屑一顾?不然!大师时刻在认真研究。可染老师说: “我一生都在研究画,我案头放着很多画册,古今中外的,都在研究,只有认真研究过才有发言权。”又说:“与其说我画画,不如说我在研究画。”今天,我们看到老师的绘画和艺术理论形成了自己的体系,而且博大精深,不正是以这种始终不渝、严肃认真的治学精神为先决吗?
大野风云 44cm×66.5cm 2011年
无声之诗在山野 68cm×130cm 1991年
“苦练基本功”是“苦学派”艺术体系的强大支柱。“我不是靠天才,靠的是长期艰苦磨炼,我是一个苦学派。”可染老师以身作则,每次见面,他总是提醒我: “个人的聪明是有限的,而艺术的追求是无限的。《文心雕龙》讲‘无涯惟智’,把事物看得无边无际才是最高的智慧。我常想假若我活到二百岁,可能画好一点,但又一想,即使真的活到二百岁也画不好,只能比现在好一些。”可染老师攀上了艺术的高山,但却认为自己是“白发学童”,“七十始知己无知”,这才是真正大学问家的远大目光。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达· 芬奇临死前认为自己是“一生没作好一件事”,这才是最厉害的认识。也正是这种 “死勿休”的探求精神,赋予了“苦学派”艺术永恒的生命力。
大风(局部) 38.5cm×50cm 2012年
大风(局部) 38.5cm×50cm 2012年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