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2-11 16:25
展览时间:
2015-02-07~2015-04-07
开幕时间:
2015-02-07 15:00
展览城市:
天津
展览地址:
天津泰达美术馆
主办单位:
天津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
协办单位:
moproo当代艺术画廊
策 展 人:
R. A. Suri 刘建国
参展人员:
马克-施密茨
展览介绍:
时间的构造
——R.A.Suri
标题‘蚀’指向一种形而上意义的遮蔽。这遮蔽同时是视觉上的与具体行动层面的体验。视觉错位的含义和重力及物理定律是分不开的。此外,艺术家还唤起了另一并行的体验:时间寓言和历史参数的错位。
那种还想从和文化-历史隐喻、时空顺序和隐晦形上诗意不可磨灭地结合的现象之中引生出原创的视觉语境化的企图现在看起来已经显得毫无意义。透过包含废弃广告的‘遗迹’,当下消费主义引出的未来主义空间和其它类似的实质指涉等所启发的随机照片纪录所构成的视觉证据,艺术家暗示了一种更微妙的机械主义。无意义的其实是经验的扭曲,而微妙的、动力的运动则较不明显。一种空间性的发散在作品中被描述,而多元固在的宽度呈现为既非‘真实’也非不可渗透的构成。
动力的流动或非线性时间的体验即便不是真实的,也似乎变得可能。对世俗悲剧性和诗性传统的划分已‘遗失’在当代对表演的执行的暗示指向了‘蚀’的破坏周期性。然而,破坏是创造的先兆,没有死亡,就没有生命。来自艺术家视觉论述的美学性发散激发出超越经验的/空间的问题、二元论以及其它类似的争论性的叙事结构,让人联想到巴什拉的‘空间诗学’,或进一步,古人的形上诗性。诠释被摒弃,而对他那个人游牧领域的视觉片断的沉思取而代之。
马克·施密茨以‘蚀’为主题的创作整体唤起对我们沉浸于其中的及在世俗体验中被视为时间性事件的沉思的、社会象征的与符号的存在的反思。艺术家对这些事件透过对氛围而非物理层面的直觉来作出注解:绘出的时间是抽象且稍纵即逝的,而非科学性的真实。他的质疑在不同的媒介之中折射着,在此我们或可援引沙特对存在主义哲学家阿尔贝?卡缪著名的表述:‘他的悲观主义是太阳的,如果我们想起在太阳里有多少黑暗...’来衡量马克·施密茨在他那空间的悼词所描绘的废墟景象。
在线性时间之中,蚀的现象预示着新阶段的即将出现,起源的朦胧存在。戏剧的和历史的含义以及随后的幻象的片段式更新发生,然而作品的基本定律仅是氛围性的,没有生产性周期的前提。我们被引导回去质疑时间之网作为一种抒情形态的可能,而这已经超越了自身的限制和传统认知的空洞。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