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科学测定和传世哥窑窑址的判断

2015-03-28 11:22

2000年,李家治先生等撰写的《杭州凤凰山老虎洞窑出土瓷片的工艺研究》一文发表,文章以大量的数据证明了其科学实验的正确性,从而得出了“老虎洞窑南宋堆积层、乌龟山郊坛下官窑都是利用杭州当地原料在杭州烧制的,老虎洞窑南宋堆积层很可能就是《坦斋笔衡》中所称的修内司官窑”等重要结论。这些结论对老虎洞官窑的性质认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文中还有一个重要内容是对传世哥窑瓷片和老虎洞官窑窑址出土类似瓷片的科学测试情况并得出的结论。文章说: “图中34号瓷片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提供的一个所谓传世哥窑瓷片,它的化学组成点则处在老虎洞元代堆积层的区域内,这说明所谓传世哥窑很可能就是老虎洞窑在元代生产的制品。另外图中35——38号瓷片是元大都出土的哥窑型瓷片,它们的化学组成点分烧造地点也可能是老虎洞窑在元代生产的制品”。 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实验结果,如果故宫博物院提供的样品无误,这一结果可能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但是作者最后的结论还是有些谨慎:“北京故宫博物院提供的所谓传世哥窑和元大都出土的哥窑型瓷片胎釉的化学组成和显微结构都和老虎洞元代堆积层出土瓷片胎釉的化学组成和显微结构比较接近,因此可以认为所谓传世哥窑和元大都哥窑型瓷片就是在老虎洞窑元代时烧造的制品,但由于传世哥窑只研究了一个瓷片,有待今后能继续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很显然,尽管结论已经下了,但由于样品数量实在太少,科学家们的观点还是留有一定的余地。 但是,由于有了这样的基本定性,以后有的研究者已经明确地宣布:杭州老虎洞窑就是传世哥窑的产地,现在所谓的传世哥窑器出自该窑的元代地层。 有关专家曾在私下里判断,传世哥窑在杭州,但不在现已发现窑址的老虎洞,而是在另外一个我们不知道的地方。这种说法,迄今还有人持支持态度。笔者认为,由于史料乏记,晚明钱塘人高濂的《遵生八笺》所记有关内容还是显得比较重要,他所说的“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窑在凤凰山下”。这一点应该说具有很大的可靠性,老虎官窑的发现和其清楚的修内司官窑内涵已经昭示了一切。那么,高濂上面一段话的后面所说的“哥窑烧于私家,取土具在此地”的说法究竟是否正确?笔者认为也值得回味。哥窑烧于私家,既可以理解哥窑是私窑,也可以理解为哥窑不在凤凰山下,而是在别的地区。笔者为什么要旧话重提?实在是感觉到这段话的意义有些特别。明清时期的文人,写文章常常是抄录前人,内容大同小异,但是,《遵生八笺》的这些记载,找不到它的抄录源头,而且听来颇有独到之处。这不是高濂对哥窑及其产品有深入的了解,在缺乏科学和实践知识的明代,他不可能对这种瓷器的烧造有特别的体会,因此很有可能是引用了后来失传的史书,所以这些话还是有值得研究和重视的地方。尽管我们无法再深入地探索其背景和前提,但分析这段话,还是有必要的。在2002年的杭州老虎洞官窑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专家提出了杭州另有窑场的观点,同样值得引起我们注意。虽然现在无法肯定是否还有真正烧造传世哥窑的窑场,但我们不妨把视野再放得开阔一点,多一点探索就可能会多一些收获,因此,先不要绝对的肯定,这样也许对我们今后进一步推进传世哥窑的研究不无裨益。当然,笔者撰写此文的主要宗旨不是为了反对老虎洞窑就是传世哥窑的观点,并以期在杭州其它地区寻找新的传世哥窑窑址,真正的目的是希望有更多具有代表性的实物和标本成为老虎洞窑就是传世哥窑产地的过硬证据,彻底解决这一历史上悬而未决的主要问题。 责任编辑:小萌

来源:中国文物网-收藏-瓷器陶艺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