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3-30 00:00
zhonggsh
本平台主要为大众提供书画咨讯,最新书画展览、书画大家介绍,书画平台交易,希望书画界爱好者关顾。电联:010-87885188
上图为真作品印章40倍放大图(上)与其仿制品印章40倍放大图(下),要用肉眼分辨真伪,确实不太可能。
王先生是个书画收藏爱好者。不久前,他在荣宝轩画廊买了两幅名家真迹的画,王先生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了书画收藏界的专业人士——中国书画作品网市场总编刘云川帮忙鉴定。
刘云川熟悉各类名家的书画风格,一看这两幅画,他直呼“假得太狠了”!
刘云川指出,这两幅画的印章没有味道,书法题款属于初级水平,人物的神态、比例都不对。但王先生坚持说,这两幅画还附带有荣宝斋出的画册和证书。而荣宝斋是一家有着300多年历史的画廊,在业内享有很高的声誉。刘云川告诉他,两幅画目前市场价在每平尺3万元左右和15万元左右。这两幅画每张都是4平尺,照此估算,两幅画的市场价应该在70万元左右。但王先生买这两幅画只花了1万元。画肯定是赝品。
配图为吴冠中先生作品
明明是假画,为什么能取得荣宝斋的鉴定证书呢?
一个荣宝轩的销售人员说,齐白石、李可染、张大千、徐悲鸿、吴昌硕……这些书画名家的作品他们全有,一个月能卖出1000幅左右。每幅字画的价格,在400~15000元之间。但齐白石、张大千等已故名家的书画作品,目前市场价每平尺至少在100万元以上,史国良、马海方等当代名家的字画也在每平尺3万~20万元之间。照此推算,荣宝轩销售的这些署名是国内知名画家的作品,即使按照一幅15000元计算,价格也远远低于市场价。
制作假画的人,都是首先拍下知名画家作品的照片,然后找人模仿,画好后再找专门负责做假题款的人员模仿题款,最后用做好的假章盖上。这种假画,在行内被称为高仿画。
高仿画都有固定来源,它们大部分来自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在荣宝轩等画廊里卖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所谓名家书画,在这里的批发价,大多不过150元。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行为列为侵权行为。对于制售假画侵犯艺术家著作权的犯罪行为,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最高可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国国家画院前副院长赵榆认为:“监管的缺失,正是书画市场上假冒名人书画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临摹这种艺术传承,是有我们的传统的,作为学习来说是可以的,但是用来牟利就不对了。按照法律,书画市场应该由我们的文物监察部门去监察。如果不监察,就是一种失职。”
配图为齐白石先生作品
书画高仿,古已有之
鉴定大家徐邦达生前曾对故宫书画高仿品赞曰:“印制甚佳,几可乱真。”事实上,无论是朵云轩或荣宝斋的“木板水印”,抑或珂罗版复制品以及日本二玄社高超的古书画复制品,都曾备受鉴藏界关注与书画爱好者的欢迎。然而,当高仿的书画印刷品以假乱真进入流通环节时,又会是怎样的结果?“很多书画印刷品靠眼睛已完全看不出来,中国书画现在已入高仿时代。唐云之子唐逸览有一次看署名他父亲唐云的画,怎么也看不出真假,直到后来用40倍放大镜看,才看出是一幅假画。”知名收藏鉴定家萧平说。而面对复制乱象,目前最需要的是一个具有公信力的鉴定机构,由国家赋予一定的职责。
高仿书画一个典型的受害者是从事书画收藏20年的收藏者郝惊雷,他在去年的一次北京拍卖会上以20多万元拍得(清)王文治的行书手卷,(清)方士庶的山水立轴和顾文渊、蔡远等合画的10开册页。在得到三幅字画后,郝惊雷感觉有些异样,便送至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鉴定,结果其中两幅并非真迹,另一幅结果待定。后再次委托印刷专家鉴定,让郝意想不到的是,三幅字画居然均为印刷品。
溯源高仿真书画技术本来并非为了牟取暴利,而是为了方便书画爱好者学习、临摹等兴起。晚清至民国时期,当时多使用石版印刷和珂罗版印刷技术,1949年以后,朵云轩、荣宝斋依据雕版印刷技术发明了“木版水印”,其成品与原作十分相似,目前这一已经濒于式微的技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故宫博物院委托日本“二玄社”仿真复制古代书画名作。1996年,二玄社复制品在故宫展出,被称为“下真迹一等”,引发收藏界轰动。
近几年,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喷墨打印使用高仿真高科技工艺,加上“半印半画”进行混搭,高仿书画复制品的逼真度几使肉眼无法分辨。新买家容易上当,部分老收藏家也会看走眼。唐逸览在一些拍卖会上看到不少署名“唐云”的画作,必须用40倍的放大镜才可以清晰地看到微喷色点,也就是说,这些书画实为喷墨喷色印刷。
配图为潘天寿先生作品
交易中可让律师及早介入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书画真伪科学鉴定研究中心主任尹毅早在上世纪80年代便参与过书画的印刷复制,据他透露,1980年代的书画复制印刷品一直留有网点,复制品与手绘作品很容易区别,但这几年,想靠肉眼分辨已越来越难了,原因就在于美国、日本传入中国的喷墨打印技术与设备有了重大变革,所使用的“染料墨”更新为“颜料墨”。如美国惠普公司的颜料喷墨印刷设备,可以直接印刷在无涂层的普通宣纸上。同时,微喷技术的实现使得墨点接近无限细小,加上墨滴在宣纸上的晕染,印刷作品上的墨点很难被观察出来。尹毅同时认为,由于有的作品是半印半绘,即在打印后加以手工描绘,这类作品用仪器鉴定仍存在问题。
原故宫博物院资料信息中心主任胡锤则认为,目前最需要的是一个具有公信力的鉴定机构,由国家赋予一定的职责。这一提议在操作层面依然困难重重,毕竟,书画鉴定的结论存在较大的个人主观性,即使谢稚柳与徐邦达这样的鉴定大家,意见也有不统一的时候,何况一般鉴定人员。也正因为这一原因,我国的司法鉴定体系目前尚未把书画鉴定纳入其中,在法院审理过程中,一些鉴定机构出具的结论很难作为证据被采纳。对此,一位律师建议,除了练好自己的眼力,收藏家在交易过程中也可以让律师及早介入,以保证交易过程可以实施监控,防止一些“模糊词语”引发的纠纷。
来源:搜狗搜索-中国书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