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古陶瓷鉴定的一般法则

2015-07-22 09:00

  陶瓷制作,历史悠久,窑口众多,产量庞大,除了历代流传下来大量的传世品,地下出土物亦层出不穷。但是,历史上某些人出于各种动机,对古陶瓷制作了大量复制品或伪品,真真假假,鱼目混珠。为了保护祖国的文物,研究陶瓷的演变规律,所以,变需要对它的制作年代和真伪及其艺术水平的高下就叫作古陶瓷鉴定。

  将鉴定古陶瓷,看成是十分神秘和高不可攀的学问,这种看法是不可取的。凡有志于钻研究这门学问的人,只要肯下功夫学习,认真实践,从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有意识地对各种真品和伪作进行分析比较,搞清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窑口的风格,各种复制品与作伪的表现,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观察、分析、比较,掌握其演变规律,就可逐步地获得鉴定的入门知识,因此,古陶瓷鉴定是能够学会的。举例说:某个人你仅见过一面,时间长了,可能会忘记。但如果你经常见到这个人,对他留有较深的印象,以后发即使相隔一段时间再见面,仍能够认出他是谁。这是什么道理呢?主要原因在于以前经常见 ,有了一定的认识程度,记住了某些特征,这和鉴定陶瓷是相同的道理。因为不同时代、不同窑口所生产的陶瓷的原料、火侯、造型、纹饰都有所不同,如果我们对于某个时代,某个窑口生产的陶瓷看得比较多了,有了一定的认识,总结出了一些特征,掌握了演变规律,当我们再见到这个时代、这个窑口生产的陶瓷器时,往往就能够识别它。因此,陶瓷鉴定是可以学会的,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关键在于多看,多接触,多实践,从把握历代陶瓷的典型风貌和基本特征着手,作规律性的认识,再加上运用现代科学测试手段,这样就能获得陶瓷鉴定的真知灼见。但是,真正精通陶瓷鉴定也非一蹴而就、轻而易举之事。我国自古至今,流传下来和出土的陶瓷器不计其数,时代不同,陶瓷的风格面貌也就不同,即使在相同的时代中,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窑口,制作的风格面貌也有所不同。何况古陶瓷器自有经济价格以来,就不断有人仿造,使尽各种方法来蒙骗人,所以,从数量众多的古陶瓷器中,鉴定出某件产品的年代、窑口、真伪及其艺术水平的高下就不那么容易了。它除了需要专门知识外,还要丰富的历史、文学、艺术、理化等方面的知识,从这一点上来说,古陶瓷鉴定又是一项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的学问。

  世纪60年代以前,陶瓷鉴定还只限于通过人体的这感官(即眼、耳、手等),进行辩伪、断代及考证。70年代以来,一些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在陶瓷鉴定中运用,从而使陶瓷鉴定的视野进入新的境界。如用碳14和热释光间接或直接测定陶瓷的年代,用光谱、质谱等分析、比较陶瓷的化学成份,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检查陶瓷化学元素的含量,用电子显微镜检定陶瓷的质地、结构,等等。但到目前为止,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程度,在古陶瓷鉴定中,还不能替代人体感官的作用,依靠人体的感官来鉴定古陶瓷,目前仍占主导地位。

  瓷窑址出土的大量陶瓷标本,现代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有纪年资料的古代陶瓷,以及众多带年款的传世古陶瓷器,为鉴定古陶瓷提供了标准器,它们对古陶瓷的断代、辩伪、释疑等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就个人的研究心得,综合前人的成果,将古陶瓷鉴定基本知识分成若干专题予以阐述,以期对于学习陶瓷鉴定的同志有所裨益。

来源:中国文物网-收藏-瓷器陶艺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