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9-17 17:27
艺术家高惠君在其作品前
艺术家高惠君(右二)与友人在展览现场合影
(雅昌艺术网讯 罗书银)2016年9月17日,河上·高惠君个展“孤山远影”在798艺术区百家湖艺术中心开幕,此次展览展出了艺术家十多年来创作的绘画作品,反应了他艺术创作的发展历程。
在高惠君早期的创作中,写实是他最见长的风格。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美院)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北京某部队从事创作工作,但他却一心想做职业艺术家,于是他放弃了自己的铁饭碗,成了一名职业艺术家。
高惠君个展“孤山远影”现场
高惠君画风的第一次蜕变,就是在这个时候,在他脱离体制,成为自由艺术家之后。先前画面中的乡土气息、民族题材,以及唯美因素等等,在此之后均都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沉入水底的景观,如一些具有意识形态象征的建筑物,以及一些司空见惯的日常景物等等。这种蜕变,当然首先是与高惠君的思想意识,即他对社会现实的理解有关。这之后,由于生存压力,又相继促成了他的艺术风格的第二次蜕变,即《脆弱》系列作品的诞生。新世纪以后,高惠君的画面中,骤然出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向。这些长期被新潮艺术家所摒弃、所鄙夷的传统艺术题材,被高惠君用油画方式重新加以演绎和转换,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景观。
《秋雨初霁》 布面丙烯 2005年 100X120CM
《晚霞》 布面丙烯 2016年 140X200CM
《留的夕阳伴歌声》 布面丙烯 2011年 200X400CM
在高惠君看来,这些看似传统的山水画,与西方的超现实主义绘画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之所以开始创作这一题材,他表示:“我喜欢达利和玛格丽特,有人认为玛格丽特是我的先驱。另一方面我从小到中学看过许多中国的神仙志怪小说,画神仙乘云驾雾来去是课间必备的消遣。也许由于这两方面的影响,使我的作品中包含了中西艺术中这两种特殊的景观”。
除了对艺术的坚持,高惠君的为人如他名字般也具有极高的传统修养。他给自己取了一个艺名叫“河上”。她说:“对河水而言,最终宿命是让自己不见,这是我生活的感悟,也是我赞叹的生命。”
《无心消夏夏已空》 布面丙烯 2014年 直径150CM
《留得闲情待晚霞》 布面丙烯 2007年 140X170CM
著名批评家杨卫与高惠君相识多年,他谈到:“在我接触的众多宋庄艺术家当中,高惠君无疑是极具个性的一位,他为人低调、谦和、温温尔雅。在处事方面,高惠君一直都是奉行着“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这使他始终能够保持儒者风范,谦恭礼让,独善其身。”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罗书银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