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 | 寒夜——张岩“平康五里”摄影文献展 1.7良友书坊启幕
展览开幕
2018年1月7日(周日)15时
展览时间
2018年1月7日——2018年1月31日
展览地点
良友书坊·中心店(市南区安徽路5号东门)
展览出品
良友书坊文化机构
展览策划
青岛当代艺术文献中心
▼
前言·擦拭光亮
策展人/臧杰
这是“里院之光”系列的最后一场展览。自 2016 年元月《家·春·秋》连续起始,其间经历了《憩园》与《火》的现场展和文献展,再到 2018 年元月的《寒夜》,前后搭载了两年的光阴。
2017 年 12 月 15 日,青岛市规划局发布了第三批历史建筑名录社会征集公告,在初步遴选的 111 处历史建筑中,涵括了 72 处里院建筑,这也是里院建筑首次进入优秀历史建筑名录,也意味着除却已经列入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里院建筑,至少有 72 处里院将得以整体存留。
尽管对于里院建筑而言,片区和街区的保护形式远重要于单体保护,但能有一个地方法规层面的保护依据,也多少可为它们的传世提供部分保障。
虽然无法指望肯认与存留平民精神成为重光里院建筑的普遍共识,但终于可以看到,在花园别墅和庭院建筑之外,平民生活的样态和建筑形式有了留给历史的可能性。
在这个基础上,增益保护面、延展“抢救面”,无疑会显现出更多的“活力”与自觉。
有关《寒夜》的这场展览,有足够的策划时长和拍摄时长。其间甚至隐含了一些对飘雪和夜色的期待。
直至有一天张岩说,他终于拍到雪景中的平康五里了。
作为职业新闻摄影家的张岩,自幼在历史城区长大,老街道和老房子始终镶嵌在他的成长记忆里。
在明确拍摄计划之前,他也曾多次有意无意地行走于黄岛路上,从这里的市井生活里撷取一两朵现实浪花,感受下“一步半”老石阶的时间悠长,可以说是新闻摄影人不能不做的事儿。直到 2015 年初,平康五里的墙体上“涂划”出“拆”字时,他发现自己的感受忽然就变了。
在大鲍岛区域,广兴里和平康五里是最典型的“景观社会”,盛大的建筑体量和丰富繁杂的内在生活样态,是激发快门的最好动力。而相较于广兴里一直秉承的商住情态,作为老妓院的平康五里,则隐含着更多的暧昧模糊与生命残迹。
由此,张岩开始深入里院,接触此间的市井人生。三年间的拍摄虽说断断续续,但也可以称得上是延绵不断。
在《家·春·秋——大鲍岛兴亡三部曲》影像展开启后不久,我们即在一次闲谈中,明确了这场展览,并共同决定平康五里居民的搬迁之日就是展览的开启之时。
与“里院之光”的其他几场展览相比,以平康五里为整体呈现的《寒夜》更加微观,它试图通过一个院子里的生存折射出里院的现实生存。
约略遗憾的是,此间的“原始”居民已然不多。自 1952 年起,由风月建筑转化为平民居所后,平康五里在时代的演进中渐失光华;有限的建筑维护和设施维护,也渐次为生活日益改善的老居民所离弃,以致后来,它变成了以外来人口为主体的生活场。
但无可否认的是,这些新的“移民”,也是这个城市建设与运转的参与者和贡献者。
虽然他们的居住缺乏更多的历史因缘,但也维系了这座建筑的生命活力。
在完成了政府式的回收后,平康五里的命运尚有许多未知。但让一个建筑有魅力最好的方式,是让居住和生活在这里的人有魅力。
也只有使之完善美好,它才能焕发出更为持久的生命力。
而今,里院建筑,在整体上,已开始转化为这个城市的历史遗存和文化遗存。如何擦拭流动于其间的生命光亮和生存光亮,才是焕发“里院之光”更为深远的命题。
可以预见,这些魅力之光宛若星聚,它们必然会带着历史和情感记忆的深情,带着独一无二的样式姿彩,给这座城市带来更多的明亮。
在末尾,还要特别申明的是,两年间,有关于“里院之光”系列展览的所有悲情与悲愤,都是吁请和卫护光亮的一些方式。如同,光亮落在大地上的影子。

图集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