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奎《江上相逢无纸笔》篆书横幅   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是生命哲学。传统文化哲学思想是体,书法是用,书法作品中隐藏着艺术家的生命密码与生命状态。艺术家在创作中不自觉地灌注了自己的生命能量,每张作品都是作者的自画像,从中体现出作者对人生的觉解程度与内在达到的精神品"> 微信分享图

人物|冯奎浅谈修身与书法的关系

2018-03-04 12:40

data-sudaclick="blk_content">

冯奎《江上相逢无纸笔》篆书横幅

  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是生命哲学。传统文化哲学思想是体,书法是用,书法作品中隐藏着艺术家的生命密码与生命状态。艺术家在创作中不自觉地灌注了自己的生命能量,每张作品都是作者的自画像,从中体现出作者对人生的觉解程度与内在达到的精神品格。具有人文价值,体现人文修养。

  一位优秀的艺术家除了具备扎实的创作技巧,还应该具备深刻的哲学修养与宗教体证,在深入体悟古圣先贤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进行日积月累的道德实践,从而豁然贯通,变化气质。

  书法不只是练手,更要打开感官,在生活里磨练心性。学更多的东西,用敏锐的心去领悟和提炼,突破自己的习性,在红尘中进行人格修炼。时刻关照自己的不足,感受、觉悟、提升、净化。

冯奎《朱熹诗》草书团扇

  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韧性,身心越柔软,达到的韧性越强。放下自我、放下个性,离开分别对待,进入绝待的无欲地状态。体证空性、共性,从而圆融一切个性。超越一切好坏对错的标准,获得一颗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自由自在的大心。远离一切固定标准的框框,获得大自在。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弟子规》讲得真好。佛法讲一心具足十法界,我们每个人,身为人类,心却都在六道轮回。很难想象一位艺术家,在放纵烦恼习气状态下创作的作品,对人能有多少审美教化作用。 艺术不是宣泄的工具,世间书很多所谓的彰显自我,彰显的其实只是私欲和负能量。

  善待身边的一切,卑以自牧,援心向内求,谦下、柔和、无争。远离炫耀、傲慢、轻狂、外驰之心,戒轻浮、张扬、毛躁、争强斗狠、生存竞争之心。身心刚硬与法性不相应,要心无杀伐之音,去掉机诈之心和苦心集虑之相,不纠结、不折腾,自然归大道,显温柔敦厚之意。

  大雅之书一定是称合法性的,心存太和之气,书中自然温雅德香。一个艺术家首先应该从体起用,保持觉性,净化身心,在身心抵达纯净无染的状态下自然书写。在书写过程中保持平常心,顺势随性,笔笔生发,体现一种完全自然的情感状态,让胸中的诸般工夫、美好心境自然流淌出来,作品方能心手相应,渐臻上乘,达到一种飘逸、洒脱、淡泊、空灵、圆融、慈悲的大美境界。

  ——冯奎

冯奎 草书 对联

冯奎

  先后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获学士、硕士学位。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级书法展览和举办个人书法展,书法作品被多家博物馆、艺术机构收藏。现为江苏省教育考试院书法水平等级证书考试培训高级教师,宏德基金会专职教授师,江苏省直书协理事,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员,江苏省硬笔书协理事,江苏省诗词协会春华诗社理事。礼书法大家尉天池先生为师,得以多年耳提面命,体味书法三昧。

来源:新浪收藏展览信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