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位历届获奖艺术家代表参加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区第五届评选媒体见面会
昨日,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区第五届评选媒体见面会在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
这个专门为绘画而设立的奖项,始于1957年英国伦敦。是目前全球意义上非常重要的艺术奖项之一,以每两年一届的速度,至今已举办29届。而约翰·莫尔绘画奖在中国的拓展,则是从2010年与上海大学的合作开始,成立了相对独立的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的赛制。一样是两年一届的赛事,今年刚好第五届。而在中国区的活动现场,自第一届年开始,其评委团构成便固定由2位中国知名的当代艺术家&3名英国的艺术家、理论家或美术馆人构成。继第一届的曾梵志、谷文达,第二届的刘小东、丁乙,第三届的王兴伟、张恩利,第四届的刘韡、杨诘仓之后,今届的评委由毛焰跟叶永青担任。
本届评委之一,约翰?莫尔绘画奖获奖艺术家迈克尔?雷德克尔发表参与本届评选的体会
本届评委之一,圣像美术馆馆长乔纳森?沃金斯在活动现场与记者交流
本届评委之一,艺术家伊丽莎白?麦吉尔在活动现场与艺术家进行交流
在昨日的记者见面会现场,作为本届评委会主席的胡安·克鲁兹在一开场就针对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区的评选情况做了相关的阐述:通过PPT查阅提交的3319件画作,从中筛选出400余件作品之后,留待第二日重审再越,并从第一轮确定的400余件作品中,确定出200件作品角逐最终的奖项。而这最终角逐的200件作品,也是针对原作进行现场匿名评选之后的,从中挑选出最终的优胜者。而对于中国评委与西方评委之间在观点和审批标准之间的差异——中方的评委毛焰与叶永青承认在对于水墨这一重要的华夏语言有给予期望和关注;西方评委则更多是在中西方在绘画关注点上投注了更多的注意——胡安表示,所以评委都是在一个“接受”的基础要求上,客观地对作品进行评选,而对于创作面貌高度重叠的作品,则基本上从第一轮就被刷下来了。
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针对历届评选活动作相关总结及现状陈述
本届评委之一毛焰对本届评选活动提出自身看法,并对约翰莫尔绘画奖的含金量表示肯定
本届评委之一叶永青对本届评选活动提出自身看法,并强调很希望看到未来会有更多在水墨语言方面进行实践的绘画作品
而在记者会临近尾声时,中国区评委及活动方(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方)也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了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对于怎样在约翰·莫尔绘画奖的体系内形成一个具有自身特色(尤其中国文化特点)的相对独立的绘画奖的期待。其中明确强调的两点:1、对于水墨绘画语言的关注;2、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形式在当下发展的关注。
此次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区的最终获奖名单将于2018年4月10日在上海民生美术馆的展览现场揭晓。
来源:HI艺术
作者:郁婷
图片提供: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